字词 | 阳起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阳起石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白石(《本经》),羊起石、石生(《别录》),阳石、起阳石(《炮炙大法》)。 基源 阳起石为硅酸盐类角闪石族矿物。正品阳起石为透闪石或透闪石石棉。同族矿物阳起石、直闪石石棉,及其中部分变质矿物滑石化透闪石岩、碳酸盐化透闪石岩、滑石化阳起石岩、绿泥石化阳起石岩、绿泥石化滑石化阳起石岩部分省市作为中药阳起石供药用。 滑石片岩、白云质滑石片岩、蛇纹石石棉、普通角闪石在少数省市亦混为中药阳起石供药用。 原矿物 透闪石Tremolite、透闪石石棉Tremolite asbestos主含含水硅酸镁钙[Ca2Mg5[Si4O11〕2(OH)2〕。阳起石Actinolite、阳起石石棉Actinoliteasbestos主含含水硅酸铁镁钙〔Ca2(Mg,Fe)5[Si4O11〕2(OH)2〕,直闪石石棉Anthophyllite asbestos主含含水硅酸铁镁[(Mg,Fe)7[Si4O11〕2(OH)2〕,及其中部分变质矿物等。 历史 始载于《本经》。李时珍释名曰:“以能命名。”本名沿用至今。陶弘景云:“阳起石生齐(山名,今山东境内)山谷及琅琊(今山东临沂县)……,云母根也。”吴普云:“生太山(今山东泰安县境内)。陶弘景又曰:“此所出与云母同,而甚似云母,但厚异尔。”苏恭云:“此石以白色肌理似殷蘖,仍夹带云母滋润者良,故《本经》一名白石。”苏颂谓:“今惟出齐州(今山东济南),他处不复有。……岁月积久,其穴益深,镵凿他石,得之甚难。以白色明萤若狼牙者为上。”寇宗奭《本草衍义》谓:“阳起石以狼牙者佳,其外色不白如姜石。”朱权:“其尖似箭镞者力强,如狗牙者力微。”李时珍:“今以云头雨脚轻松如狼牙者为佳,具铺茸茁角者不佳。”黄宫绣:“云头雨脚鹭鹚毛色白滋润者良。”综合上述,经考证:古代阳起石主产地是山东济南一带,质亦佳,但至宋朝已“得之甚难”,所以山东现今已不生产阳起石;现今系河南、湖北等地为主产地;但所描述的形态,与矿物透闪石或透闪石石棉相符,可认为古代正品是矿物透闪石或透闪石石棉。古代云母根之说,据调查可能是指透闪石基部常附著云母样的绿泥石片。另自梁代至宋代的阳起石已不只是一个种;现今阳起石品种复杂,可能是其原因之一。中药阳起石从古代本草至现今中医均认为是有效的壮阳药,80年代兴起对矿物药研究,阳起石亦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形态 透闪石单晶体呈长柱状、针状、毛发状。通常成纤维状、针状、棒状集合体。白色,灰白色,淡绿白色,具绢丝光泽。硬度5~6。 密度(随铁含量增高而增加)3.02~3.44/cm3。性脆。 透闪石石棉主要不同处,具有极好的平行纤维状构造,其纤维状体类如石棉;绢丝光泽较强。有的因被风化,硬度与密度均显著降低。 产状 透闪石是典型变质矿物,主要产于白云质碳酸盐岩与火成岩的接触变质带,也见于某些富镁的结晶片岩中。透闪石受到蚀变易变为滑石。 产地 主产河南、湖北。 阳起石、直闪石石棉与透闪石、透闪石石棉主要不同处: 阳起石有的具放射状集合体。 颜色深,常呈绿色、灰绿色,有的具玻璃样光泽。 直闪石石棉 多呈淡灰黄色,淡褐黄色,绢丝光泽较强。 透闪石、阳起石其中部分变质矿物,与以上主要不同处。常由于变质程度不同,形态、颜色、质地而不同。 滑石化透闪石岩 为短纤维状及小片状集合体。呈致密的扁块状,绢丝光泽较弱。 硬度较低,略有滑感。 碳酸盐化透闪石岩 为纤维状粒状集合体。 呈不规则扁块状。 遇稀盐酸发生大泡。 滑石化阳起石岩 为短纤维状及小片状集合体。呈扁块状。 淡绿色,灰绿白色。略有滑感。 绿泥石化阳起石岩 颜色较深,灰绿色,暗绿色。光泽较弱。 绿泥石化滑石化阳起石岩 表面较平滑,颜色不均匀,灰白色至青灰色,灰绿色。 以上部分变质矿物,主产湖北。 其它尚有滑石片岩:为片状集合体;呈扁平块状;表面光滑,银白色至银灰色,珍珠光泽;硬度1;比重2.7~2.8;具滑腻感。白云质滑石片岩:为片状和细粒状集合体;表面不甚光滑,中间夹有砂质感片块;浅灰白色或浅灰色;光泽较弱;微具滑感。 蛇纹石石棉与透闪石石棉相似,但硬度比重较低;遇酸可被腐蚀;研磨后,不碎裂成细粉,而是粘结成小片。普通角闪石:颜色深,呈暗绿色,暗褐色或黑色;折断面不整齐,呈针刺状。 。【生药】: 采集 采得后,去净泥土、杂石。 药材主产于湖北、河南。 鉴别 本品呈不规则柱状或块状,大小不一,全体乳白色、青白色至青灰色,或形成青白色与青灰色相间的纵花纹,有时带黄棕色,具光泽;体重,质较松软,易剥离,断面纤维状,易纵向裂开,捻碎后呈丝状,软而光滑,富弹性,粘在皮肤上则发痒,且不易去掉。 置火焰中烧之变红色而不熔,离火后,烧过的部分略变黄,吹管灼烧时难溶,不导热;不溶于酸。以针束状、色灰白、有光泽、质松软者为佳。 加工炮制 常用炮制品有阳起石和煅阳起石。 ❶ 阳起石:取原药材,洗净,砸碎。 贮藏 置干燥处,防潮。 。【化学】:本品主要成分是CaMg5[Si4O11〕2(OH)2.其中:FeO6%~13%,CaO13.8%,MgO24.6%,SiO258.8%,H2O2.8%。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978 【药性】: 性味 咸,温; ❶ 《本经》:“咸,微温。” 归经 入肾经。 ❶ 《纲目》:“右肾命门气分。” 功效 温补命门,暖下焦,除冷痹。 主治 下焦虚寒,腰膝冷痹,男子阳痿,女子宫冷癥瘕崩漏。 ❶ 《本经》:“主崩中漏下,破子脏中血,癥瘕结气,寒热腹痛,阳痿不起,补不足。”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3~4.5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服。 ❶ 《本草经集注》:“桑螵蛸为之使。恶泽泻、菌桂、雷丸、蛇蜕皮。畏菟丝。 ”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鹿茸,治冲任虚寒,崩中不止。 ❷ 配伏龙肝,水调治缠喉风。 ❽ 配白石英,治肺肾两虚,咳喘短气。 ❿ 配韭子、肉苁蓉,治肾脏虚损,阳气虚乏。 方选和验方 ❶ 阳起石丸(《圣济总录》)治诸寒百损,精气不足,动则喘促,阳痿,筋骨无力:阳起石、白石英、磁石、熟地黄、石斛各60g,五味子、石南、肉苁蓉、菟丝子、五加皮、胡麻、人参、桂心、巴戟各30g,蛇床子15g。上药15味,捣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早、晚温酒下。 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于空腹或晚食前温酒下30丸,日2服。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腹盐汤任下。 ❹ 阳起石(《济生方》)治男子不育,精清精冷:阳起石(火煅红,研极细)、菟丝子(水淘净,蒸,焙,另研细末)、鹿茸(酒蒸、焙)、天雄(炮,去皮)、韭子(炒)、肉苁蓉(酒浸)各30g,覆盆子(酒浸)、桑寄生、石斛(去根)、沉香(另研)、原蚕蛾(酒炙)、五味子各15g。上为细末,酒煮糯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腹,盐汤热酒任下。 上为细末,醋煎艾汁,打糯米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空腹米饮下。 单方应用 ❶ 《中国民间小单方》:“治下焦虚寒,腰膝冷痛,男子阳痿:阳起石12g,煅烧成灰研成细末,用淡盐水或酒服,每服1g。” ❶ 李时珍《纲目》:“阳起石,下焦虚寒者宜用之,然亦非久服之物。张子和《儒门事亲》云:喉痹急速,相火之痛也,相火龙火也,宜以火逐之。一男子病缠喉风肿,表里皆作,药不能下,以凉药灌入鼻中,下十余行,外以阳起石烧赤、伏龙肝等分,研极细末,日以新汲水调扫百遍,三日热始退,肿始消。 此亦从治之道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