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庐造钩
【原文】: 《吴越春秋》卷四《阖闾内传》:阖闾命于国中作金钩(1),令曰:“能善为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血衅金(2),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3)。 王曰:“为钩者众,而子独求赏,何以异于众夫子之钩乎?”作钩者曰:“吾之作钩也,贪而杀二子,衅成二钩。”王乃举众钩以示之:“何者是也?”王钩甚多。形体相类(4),不知其所在。于是钩师向钩而呼二子之名:“吴鸿,扈稽,我在于此,王不知汝之神也。”声绝于口,而两钩俱飞著父之胸。 吴王大惊曰:“寡人诚负于子!”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5)。 。【提要】: 吴王阖闾庐悬重赏造钩,有人条二子用血衅金,造成二钩,形状类似,混入其他钩内。钩师向堆积之钩呼二子之名,两钩便飞往其父胸前。阖庐所造之钩以锋利著称,世称“吴钩” 【词目】: 【吴钩】1054 李白《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5.1688)。 杜甫《后出塞》之一:“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7.2293)。又《重送刘十弟判官》:“经过辨丰剑,意气逐吴钩”(7.2571)。丰剑:参“张雷龙剑”篇。韩翃《奉送王相公缙赴幽州巡边》:“无因随远道,结束佩吴钩”(8.2756)。 结束:整装,披挂。郑锡《邯郸少年行》:“唤人呈楚舞,借客试吴钩”(8.2911)。借客;替人报仇。李益《边思》:“腰悬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9.3225)。玉塞:指玉门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