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弹词
原称弹词,又称唱评、讲评、评讲、平讲曲。 主要流行于以长沙为中心的益阳、湘潭等湘江中下游和洞庭湖滨地区。因演唱者自弹月琴伴奏,故艺人常说“怀抱月琴,口吐圣贤”。弹词源于渔鼓道情,清代中叶以前,主要演唱“劝世文”之类的短篇曲目,内容多是宣扬道教教义。后逐渐讲唱故事,称为“小本”,稍后有手抄本。 到清末始有坊刻本问世。弹词早期多为街头流动演出,称为“打街”,也有艺人在长沙至湘潭的轮船上演唱。 民国十年(1921)开始,艺人舒三和等在长沙怡和码头一带搭简易布棚演出,开始坐棚演唱,曲目多为《说唐》、《杨家将》等中长篇。曲目底本为散文、韵文相间。 表演时说唱结合,唱为韵文,说为散白。 短篇曲侧重于唱;中长篇侧重于说。唱词多为七字句,也有十字句和长短句的。音乐为上下结构的板腔体,有九板九腔之说。 新中国成立后,该曲种得到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出现许多优秀的传统曲目和现代题材的曲目,如《红军进长沙》、《霹雳一声春雷动》、《三块假光洋》、《东郭救狼》、《宝玉哭灵》、《雷锋参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