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健儿
唐代征戍兵士的名称。 亦称“官健”、“兵防健儿”、“长从兵”。原为防人或戍卒。唐初凡军、守捉、城、镇、戍,都有定额的防人或戍卒。番役有定期,一般是三年一代,均须自备资粮。 后府兵制日趋破坏,防人的兵源、衣粮及番期等同样发生问题,不得不采取召募的办法,以资补救。至开元十五年(727)确定“自今已后,诸军镇量闲剧、利害,置兵防健儿,于诸色征行人内及客户中召募,取丁壮情愿充健儿长住边军者,每年加常例给赐,兼给永年优复。其家口情愿同去者,所至军州,各给田地屋宅。”(《唐六典·尚书兵部》)到后来所有军队中,都召募长征健儿,由原防人自备资粮一变而为官给,故又称“官健”。由此成为长期从役的职业兵,有固定驻防地,是分驻各地的一种常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