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铺地蜈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铺地蜈蚣 【名称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概况】: 异名 筋骨草、小伸筋、过山龙(《植物名实图考》),狮子草、舒筋草(《贵州民间方药集》),蜈蚣草(《南宁市药物志》),凤尾伸筋(《江西中药》),伸筋草(《浙江民间草药》),立金草(《四川中药志》),合金草(《湖南药物志》)。 基源 为石松科灯笼草属植物灯笼草的全草。 原植物 灯笼草Palhinhaea cernua(L.)Franco et Vasc.(Lycopodium cernuum L.),又名狗仔草(《广州植物志》),垂穗石松、龙灯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历史 本种以筋骨草之名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生溪间,绿蔓茸毛,就茎生杈,长至数尺。著地生根,头绪繁挐,如人筋络。 俚医以为调和筋骨之药,名为小伸筋。秋时茎稍发白芽,宛如小芽。 滇南谓之过山龙,端午日, ”所述及其附图实为本种。 形态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50cm。 根须状,少数,白色。主茎初伏地横走,后直立,多分枝。 叶稀疏,螺旋状排列,常向下弯弓。侧枝多回二叉,直立或下垂,分枝上的叶较密生,条状钻形,长2~3mm,全缘,通常向上弯弓。 孢子囊穗单生于小枝顶端,长圆形或圆柱形,长8~20mm,常下垂;孢子叶覆瓦状排列,阔卵形,顶端急狭,长渐尖头,边缘具长睫毛。孢子囊圆形,生于孢子叶腋;孢子同形。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08页.图21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50~1100m的湿润酸性土上。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同属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L.clavatum var.niponicum Nakai;L.clavatum Clarke)的全草在浙江、江西、四川等地亦与本种同等使用。 余项参见“石松”条。。 【生药】: 采集 7~9月采收全草,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药材产于四川、浙江、江西。 鉴别 全草黄绿色,茎圆形,长8~9cm,具纵棱线,分枝较多,质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有明显的白色髓部,茎上生有淡棕色的根,根细而坚,茎上密生细小披针形似鳞片之叶。 味苦。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性味 甘,平。 ❶ 《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平。”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肝、脾、肾三经。” 功效 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止血。 主治 风湿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风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汤、火烫伤。 ❶ 《植物名实图考》:“为调和筋骨之药。小儿煎水作汤浴,不生疮毒,受湿痒。”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30~60g)。外用:煎水洗或研未调敷。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福建中草药》:“治小便不利,梦遗失精:铺地蜈蚣(鲜)30g,海金沙草(鲜)30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浙江民间草药》:“治跌打损伤:伸筋草茎叶15g。水煎服。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