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银翘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银翘散 【方源】: 《温病条辨》卷一。 【异名】: 银翘解毒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西安方)。 【组成】: 连翘一两 银花一两 苦桔梗六钱 薄荷六钱 竹叶四钱 生甘草五钱 芥穗四钱 淡豆豉五钱 牛蒡子六钱 【用法】: 上为散。 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功用】: ❶ 《温病条辨》:辛凉平剂。 【主治】: ❶ 《温病条辨》: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 【加减】: 若胸膈闷者,加藿香三钱,郁金三钱,护膻中;渴甚者,加花粉;项肿咽痛者,加马勃、玄参;衄者,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三钱,侧柏炭三钱,栀子炭三钱;咳者,加杏仁利肺气;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 【方论选录】: ❶ 《温病条辨》: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剂。 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东垣清心凉膈散,辛凉苦甘,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黄芩,勿犯中焦;加银花辛凉,芥穗芳香,散热解毒,牛蒡子辛平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咽,皆手太阴药也。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 病从外来,初起身热而渴,不恶寒,邪全在表者。故以辛凉之剂,轻解上焦。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皆辛凉之品,轻扬解散,清利上焦者也。豆豉宣胸化腐,牛蒡利膈清咽,竹叶、芦根清肺胃之热而下达,桔梗、甘草解胸膈之结而上行,此淮阴吴氏特开客气温邪之一端,实前人所未发耳。 本方特点有二,一是芳香辟秽,清热解毒;一是辛凉中配以小量辛温之品,且又温而不燥,既利于透邪,又不背辛凉之旨。方中豆豉因制法不同而有辛温辛凉之异,但吴氏于本方后有“衄者,去荆芥、豆豉”之明文。在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汤的方论中又明确指出:“去豆豉,畏其温也。”所以本方的豆豉还应作辛温为是。至于用法中“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此说实为解表剂煎煮火候的通则。 。【临证举例】:❶ 风热感冒 《广东中医》(1962;5∶25):用银翘散粗末治疗风热感冒1150例,凡感受风温湿热,温疫,冬温等邪气所引起的病,症见微恶风寒,发热,自汗,头痛,口渴或不渴而咳,脉浮数,舌苔白,属风热型者,均可用本方治疗,一般一剂后热度降低,2至4天可全愈,平均2.7天。 ❷ 小儿肺炎《湖北中医杂志》(1982;1∶55):用本方加减治疗小儿肺炎25例,均于3至5天内痊愈。其中2天内退热者17例,4天内退热者8例;湿罗音于3天内消失者9例,5天内消失者16例;X线胸透者12例,病灶均在5天内消失。作者认为本方对屡用抗菌素治疗效果不好的肺炎有一定疗效。 ❸ 麻疹初期《中医争鸣》(1958;3∶9):用本方加减治疗55例麻疹,平均退热时间为7.0±0.24天,而用一般药物治疗的101例为8.41士0.22天。本方不仅退热快,且能使透疹过程顺利,其他症状的缓解消失也较快。 ❶ 解热作用 《中医杂志》(1986;3∶29):对2·4-二硝基酚所致的大鼠发热,本方有强而迅速的解热作用。 注射发热剂后,对照鼠体温于30分钟内上升1℃以上,2小时才逐渐恢复正常,而灌服银翘散袋泡剂10g/kg后,可完全抑制大鼠的发热反应,整个实验期间大鼠体温均保持于正常状态。银翘解毒片在倍量时也有一定解热效果。 此外,对于天花粉所致小鼠及大鼠之皮肤被动过敏反应,以及天花粉所致小鼠速发型超敏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明本方仅具有显著的抗过敏作用。。 【备考】: 本方改为丸剂,名“银翘解毒丸”(见《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改为片剂,名“银翘解毒片”(见《中国药典》一部);本方改为膏剂,名“银翘解毒膏”(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