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银本位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银本位制 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实行银本位货币制度,法定银币可以自由铸造,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可以自由输出输入。我国是长期以白银作货币金属的国家。 到明朝,实行银两制,即以金属的重量计值,属于秤量货币制度。清宣统2年(公元1909年)颁行“币制则例”,正式采用银本位,以“圆”为货币单位,但在市面上银元和银两并行。 1933年3月国民党政府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定名为“元”,总重为26.6971公分,其中含纯银23.493448公分,即银占88%,铜占12%。银本位币每元的重量及成色与法定的重量及成色相比,其公差不得超过3‰,并规定一切公私交易用银本位币授受,其用数每次均无限制。 同年4月,国民党政府实行“废两改元”,即废止银两流通,一律改行银元。1935年国民党政府又实行币制改革,宣布废止银本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