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南星
【概况】: 异名 银半夏(云南),麻芋子(四川)。 基源 为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银南星的块茎。天南星属有150余种,中国产82种。 原植物 银南星Arisaema bathycoleum Hand.-Mazz. 形态 块茎扁球形,根密集,有极多数毛发状须根。 鳞叶2。 叶1,叶柄长9~25cm,下部2/3鞘状;叶片全缘或3全裂。花序柄通常长于叶柄。 佛焰苞长8.5~17cm,管部漏斗状,长5~6cm,喉部粗1~2cm,斜截形,无耳;檐部与管部近等长,平展或内凹。肉穗花序单性,纤细,下部2~3cm具花,附属器细长,无柄。 雄花序紫色,无柄,雄花有雄蕊4,花药顶孔开裂。雌花序花较密,子房先端渐狭为短的花柱,柱头头状。果序长3~4cm;浆果有种子1~4。花期8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3卷.第2分册.129页.图版23∶8~10)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600~3400m的松林下、草坡或高山草地。分布于云南、四川。 。【药性】: 性味 《新华本草纲要》:“辛,平。有毒。” 功效 化痰止咳,消肿散结,止吐。 主治 蛇伤,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痈疮初起,骨折。 。【临床应用】: 《中药志》:“本品在云南、四川地区作半夏入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