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骨七
中药名。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别名:白接骨连,戛戛羊,饿老虎,疗药,棉絮头。为毛茛科植物西南银莲花Anemone davidii Franch.的根茎及叶。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 根茎圆柱形块状,坚硬,黑褐色,须根细长。基生叶1~3,基部常有宿存鳞片,鳞片外面密被白色长绒毛,叶片五角形。生于山谷林中,或沟边阴处石上及高山区的山腰坡地草丛中。分布云南西北部、四川、贵州和湖北西部。春、夏、秋季采收,晒干。 味苦,性温。活血,止血,消肿,解毒。治跌打损伤,风湿痛,口疮,坐板疮。 内服:煎汤,9~12克。外用:研末或捣敷。 孕妇忌服。 ❶ 治口疮:白接骨连根适量,研末调菜油涂患处。 ❷ 治坐板疮:白接骨连叶,捣烂搽患处。 ❸ 治外伤:白接骨连叶,捣绒敷伤口(选方出《贵州草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