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铅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铅粉 【概况】: 异名 粉锡(《本经》),水粉(《范子计然》),胡粉(陶弘景),铅华、官粉(《纲目》),宫粉(《药材学》),定粉(《药性论》),光粉(《日华子本草》)。 基源 铅粉系用铅加工制成碱式碳酸铅。 历史 铅粉原名粉锡,最早记载于《本经》。陶弘景谓:“即今所作胡粉也,而谓之粉锡,……。”李时珍曰:“古人名铅为黑锡,故名粉锡。”马志谓:“粉锡、黄丹二物,俱是化铅为之。”按李含光音义云:“黄丹、胡粉皆是化铅,未闻用锡者。”参同契云:“胡粉投炭中,色坏,还为铅。”抱朴子内篇云:“愚人不信黄丹、胡粉是化铅所作,苏恭以二物俱炒锡作,大误矣。”李时珍谓:“锡炒则成黑灰,岂有白粉。”表明古代有人铅锡不分,将粉锡认为由锡制成。马志与李时珍用简易的化学反应辨其误。李时珍所言制法与今日通用的荷兰法相近似。 产地 广东佛山。。 【生药】: 鉴别 性状 铅粉为白色粉末,或凝聚成不规则块状,手捻即散成粉,具细腻感,并被染成白色。 质重,气无,味酸。 理化 ❶ 铅粉不溶于水及乙醇;溶于醋酸、稀硝酸或冷的稀氯化铵液。 加工炮制 ❶ 通用法 将盛醋与有孔铅板的陶器置于马粪或槲皮上,密闭于一室中,约经2个月,铅板上先生成盐基性醋酸铅Pb2O(C2H3O2)2,再与所得二氧化碳和水气作用而成铅粉。 待沉淀后,倾去上清液,置于滤纸上,用蒸馏水洗净,干燥。研细,过筛。 贮藏 置干燥处,防潮。。 【化学】: 铅粉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 因制法不同,其组成亦各异,如以xPbCO3·Pb(OH)2表示,x可以1.88~2.72。原料铅常含杂质,故制成的铅粉,亦含杂质,其中常见者,有Fe、Ag、Cu、As、Sb、Sn等[12]。 参考文献 [1] Thorpes Dicitionary of Applied Chemistry.vol.4ed.1946∶245 [2]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71。【药理】: 铅粉能使蛋白质沉淀而奏收敛制泌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国矿物药图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104 【药性】: 性味 甘,辛,寒。 有毒。 ❶ 《本经》:“辛,寒。” 归经 《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气分。” 功效 消积,杀虫,解毒,生肌。 主治 疳积,下痢,虫积腹痛,癥瘕,疟疾,疥癣,痈疽,溃疡,口疮,丹毒,烫伤。 ❶ 《本经》:“主毒螯,杀三虫。”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干撒或调敷。或熬膏贴。 使用注意 内服宜慎,脏腑虚寒者及孕妇忌服。 ❶ 《纲目》:“雌黄得胡粉而失色,胡粉得雌黄而色黑,盖相恶也。”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蛇床子、黄连、白蔹、土荆皮,治皮癣。 ❷ 配诃子、龙骨、马齿苋,治诸种痢疾。 方选和验方 ❶ 定粉散(《幼科准绳》)治疳痢、五色痢:定粉、龙骨、黄丹(煅过)各6g,诃子3个(煨熟,取肉)。 上为末,每服1g,米饮下。 下粉、水银,柳木条搅匀。再以盐汤洗疮,取上药液涂疮上,日3~5次。 ❸ 胡粉散(《圣惠方》)治干癣痒不止:胡粉、黄连、蛇床子、白蔹各15g。 研为细末,面脂调涂,湿即干贴之。 ❺ 《子母秘录》:“治小儿谷道虫痒:胡粉、雄黄等份,置谷道中。” ” ⑿新中医 1982;(7):“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铅粉200g,牙皂120g,冬虫夏草90g,肉桂、生半夏、天南星各9g,冰片6g。入麻油500ml,慢火熬成膏,贴于膻中穴,3天1换,9天为1疗程。”。 【医药家论述】: ❶ 缪希雍《本草经疏》:“粉锡体用与铅相似,性善杀虫,故去三虫鳖瘕。寒能解热毒,故疗恶疮毒螫。重而下降,故能坠胎。涩而粘腻,故止小便利。甄权主积聚不消,炒焦止小儿疳痢;藏器主久痢成疳,和鸡子白服,以粪黑为度,皆为其消积杀虫止痢也。 ” 或曰,其造制时则其气有毒,若成粉便不毒。 如果有毒,则前人方中何以入食剂,而又不遗制解之法。殊不知此物性能制硫黄,除酒酸,雌黄见之则黑,糟蟹得之不沙,入药能坠胎,傅面多生粉痣,其剥蚀猛悍之性,等于砒硇,惟少服之则可。”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