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铁线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铁线草 【概况】: 异名 绊根草(《植物名实图考》),马挽手(《分类草药性》),牛马根、马鞭子草(《湖南药物志》),铺地草(《云南中草药》),铜丝金(《浙江药用植物志》)。 基源 为禾本科狗牙根属植物狗牙根的全草。狗牙根属全世界约10种;中国约2种,其中1种入药。 原植物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Panicum dactylon L.),又名咸沙草(海南),鸡肠草(广西)。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载:“绊根草,平野水泽皆有,俚医谓之堑久草,扁者白根有须者味甜可用。”所述符合本种。 形态 低矮草本,具根茎。 秆细韧,常匍匐地面蔓延甚长,其节上易生不定根,直立部分高10~30cm,直径1~1.5mm,光滑无毛,有时略两侧压扁。叶鞘微具脊,无毛或有疏柔毛,但鞘口常具柔毛;叶舌为一圈纤毛;叶片线形,长1~12cm,宽1~3mm,常无毛。穗状花序在秆顶排成指状,长2~5(-6)cm,小穗灰绿色或带紫色,长2~2.5mm,仅含1小花;颖具1脉,长1.5~2mm,或第二颖稍长,背部成脊而边缘膜质;外稃舟形,具3脉,背部明显成脊,脊上被柔毛;内稃与外稃近等长,具2脉;鳞被上缘近截平;花药淡紫色;子房无毛,柱头紫红色。颖果长圆柱形。 花果期5~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0卷.第1分册.83页.图版25) 生境与分布 多生于村庄附近、道旁河岸、荒地山坡。 分布于中国黄河以南各地。全世界温暖地区均有分布。。【化学】: 含粗蛋白质6.1~14.7%,粗纤维28.5~36.9%,木质素9.3~11.4%,灰分3.7~6.2%,Ca0.29~0.97%,P0.15~0.41%,Mg0.08~0.22%[1]。以及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棕榈酸[2]。 参考文献 [1] CA 1964;61∶9815e [2] CA 1963;59∶11887g 【药性】: 性味 苦、微甘,平。 ❶ 《滇南本草》:“温,微甘、微酸。” 归经 《滇南本草》:“入肝。” 功效 祛风,活络,解热,止血,生肌。 主治 风湿痿痹拘挛,半身不遂,劳伤吐血,跌打,刀伤,臁疮。 ❶ 《滇南本草》:“走经络,强筋骨,舒筋活络。半身不遂,手足筋挛,痰火痿软,筋骨酸痛,泡酒用之良效。”“捣敷久远臁疮,生肌;敷刀伤,跌打损伤,止血收口,能接筋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捣敷。。【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江西《草药手册》:“治牙痛:铁线草、南竹根、沙参各90g。煮猪瘦肉吃。” 单方应用 ❶ 江西《草药手册》:“治糖尿病:铁线草30g,冰糖为引,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