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铁海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铁海棠 【名称出处】:《广西中草药》、《福建民间草药》 【概况】: 异名 万年刺(《贵州草药》),龙骨刺(广西壮语)。 基源 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麒麟刺的根及茎叶。 原植物 麒麟刺Euphorbia milii Ch. des Moulins(E.splendens Bojer) 形态 直立或稍攀援性灌木,高可达1m。 茎具尖锐皮刺,刺呈锥形,长1~2.5cm。叶通常生于嫩枝上,无柄;叶片倒卵形至长圆状匙形,顶端圆而具凸尖,基部渐狭,楔形,长2.5~5cm,黄绿色,早落。 杯状花序每2~4个生于枝端,排列成具长花序梗的二歧式聚伞花序;总苞钟形,顶端5裂,腺体4;无花瓣状附属物;总苞基部具2苞片,苞片鲜红色,倒卵状圆形,直径约10~12mm。子房3室,花柱3,中部以下合生,顶端2浅裂。 蒴果扁球形。(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618页.图2965) 生境与分布 原产印度,现中国各地公园及温室有栽培,一般供观赏。 。【生药】:采集 全年可采茎叶、根及乳汁。 【化学】: 茎中含24-亚甲基木波罗醇(24-Methylenecy-loarte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乙酰β-香树脂醇(β-Amyrin acetate)、大戟甾醇(Euphorbol)、二十六烷酸大戟醇酯(Euphorbol hexacosanoate)、三乙酸巨大戟醇酯(Ingenol triacetate)、Tinyatoxin及13,20-二乙酸12-去氧巴豆醇酯(12-Deoxyphorbol13,20-diacetate)[1]及铁海棠碱(Milliamines)H(1)、l(2)[2]、A、B、C[3]、4′-O-甲基桑色素(4′-O-Methylmorin,Milimorin)[4]。 参考文献 [1] CA 1984;100∶99943c [2] Planta Med 1984;50(4):319 [3] Dictionary of Alkaloids.Chapmen and Hall Ltd,1989;728(M-00296) [4] CA 1987;106∶15785j 【药性】: 性味 苦,凉。 有毒。 ❶ 《福建民间草药》:“甘,平。有毒。 ” 功效 排脓,解毒,逐水。 主治 痈疮,横痃,肝炎,大腹水肿。 ❶ 《福建民间草药》:“化痰排脓,消痈解毒。”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9~15g;或捣汁。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福建民间草药》:“治对口疮:鲜铁海棠茎叶,酌加红糖,捣烂外敷,日换1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