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钟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钟惺 【生卒】:1574—1624 【介绍】: 字敬伯,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他与同里谭元春评选古诗十五卷,唐诗三十六卷,合成《诗归》五十一卷。由此钟、谭并举,名声很高,因二人都是竟陵人,时称竟陵派,称其诗为竟陵体。 著有《隐秀轩集》三十二卷。《明史》卷二八八有传,附袁宏道传后。 钟惺是竟陵派的代表人物,他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强调文学的发展变化,提倡抒发性灵,理论批评的基本倾向与公安派一致。但他不满意公安派的轻浮俚俗,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结果导致僻奥冷涩,被清人钱谦益讥为“鬼趣”、“诗妖”。他的理论主张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诗归序》一文。他认为文学发展代代相传,渐趋而下。要学习前人“其变无穷”的“精神”,反对学习“其变有穷”的“途径”。 “其变无穷”的“精神”,就是抒发性灵;“其变有穷”的“途径”,就是模拟形式。所谓“其变无穷”的“精神”就是“真诗”。 《诗归序》说:“真诗者,精神所为也。察其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于喧杂之中;而乃以其虚怀定力,独往冥游于寥廓之外。”所谓“真诗”,就是幽深孤峭情绪,它产生于喧杂的现实生活,却又超尘拔俗,远离现实世界。实际这只是作者追求的一种虚无飘渺的抽象的感情,钟惺认为前、后七子学习前人,从语言形式变化的具体途径入手,流于“极肤、极狭、极熟”的空廓之弊;而公安派矫正前、后七子,又走上俚俗的不足。 他要“别出手眼,另立深幽孤峭之宗,以驱驾古人之上”。(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因而评选《诗归》,大张旗帜,以昭示后学。 但由于视野狭窄,评选失于精当,为明代后期诗歌创作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