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野蔷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野蔷薇 【名称出处】:《浙江药用植物志》 【概况】: 异名 粉团蔷薇、蔷薇(《浙江药用植物志》)。 白残花(《拉汉药用植物名称和检索手册》)。 基源 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粉团蔷薇干燥的花瓣。 原植物 粉团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var.cathayensis Rehd.et Wils. 余项参见“蔷薇花”条。。【化学】: 花含挥发油0.02%~0.03%,另含紫芸英甙等;鲜叶含抗坏血酸[1]。 附 果实含β-谷甾醇、5α-豆甾烷-3,6-二酮(5α-Stigmastane-3,6-dione)、6,7-二甲氧基香豆素(Scoparone、即蒿属香豆素、滨蒿香豆素)、水杨酸等[1];根含β-谷甾醇、2α,19α-二羟基熊果酸(洋委陵菜酸,Tomentic acid)、野蔷薇甙(Rosamultin)[2]、委陵菜酸等;另据报道:根皮含鞣质约23%[1]。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21 [2] 中药通报 1986;11(6)∶55 【药理】: ❶ 对血脂的影响 由野蔷薇根分离提取所得野蔷薇甙及总三萜酸800mg/kg ip对triton诱发的高脂血症小鼠及500,750mg/kg ig对高脂饮食所致高脂血症小鼠均具有明显降血脂作用[1]。 此外大鼠ig野蔷薇根提取液2ml/只/日(其中每1ml含三萜酸2.18mg,儿茶精1.1mg),连续126d,可使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及主动脉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显著降低,同时对大鼠血清及心肌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LDH2、LDH3、LDH4、LDH5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2]。 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野蔷薇根水提醇沉物的LD50为127g/kg[3]。 参考文献 [1] 中药通报 1986;11(6)∶55 [2] 河南中医 1982;(3).49 [3] 中草药 1984;15(11)∶23。 【药性】: 性味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涩,寒。” ” 功效 花:清暑热,化湿浊,顺气和胃。根:清热解毒,去风,活血,通络,解毒。 主治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主治暑热胸闷,口渴,呕吐,不思饮食,口疮口糜。根:主治关节炎,面神经瘫痪。”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花3~9g;根15~30g。 外用:研末。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野蔷薇露(《中药成方配本》)治暑热吐血,泄泻下痢,口疮糜烂,刀伤出血:野蔷薇花瓣500g,用蒸气蒸馏法,吊成露液1500ml。 每服120ml,隔水加热温服。 单方应用 ❶ 《纲目拾遗》:“治疟:白残花适量,拌茶煎服。” 食疗 ❶ 《安徽中草药》:“治小儿遗尿,老年体虚尿频:野蔷薇鲜根30g,母鸡1只,加水炖至肉烂,吃肉喝汤,每周1次,连服3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