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普斯
【生卒】:1851—1915 【介绍】: 德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先后在波恩大学、布累斯劳大学和慕尼黑大学任教授。著有《心灵生活的基本事实》(1883)、《伦理的基本问题》(1905)、《美学》(两卷,1903-1906)以及《心理学入门》(1926)等书。 里普斯和冯特是同时代的人,但他的工作并未受冯特的影响。他的基本学说认为:意识是由保留在下意识状态中的旧经验和新开始的感觉(统觉)之间的交互作用来决定的。 心就是组织成了一个统一体的这些旧经验的总和。这种组织支配著领会、回忆、思想和行动的途径。 快乐是旧经验对新经验的和谐的交互作用;不快乐是从不同成分的冲突中产生的。 里普斯对视错觉有独特的研究,他发现,观察者倾向于把自己投射到图形中。 例如,一条垂直线有使观察者向重力作斗争的感受;而许多错觉中的角和曲线则使主体有扩张、弯曲或旋转的感受。 他的这种理论对美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