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基源 系用面粉或豆类,经蒸罨发酵,加盐、水制成的糊状物

原植物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大豆Glycine max(L.)Merr.

余项参见“小麦”和“黄大豆”茶。

【化学】:

豆瓣酱每100g含水分39g,蛋白质20.9g,脂肪11.2g,碳水化物2g,灰分24.9g,Ca245mg,P174mg,Fe16.1mg,硫胺素0.05mg,核黄素0.78mg,尼克酸2.1mg。

甜面酱每100g含水分47g,蛋白质5.8g,脂肪1.2g,碳水化物37g,灰分6.3g,Ca32mg,P104mg,Fe5.7mg。

酱还含多肽、肽、酪氨酸、胱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谷氨酸、腐胺(Putrescine)、尸胺(Cadavenne)、腺嘌呤(Adenine)、胆碱(Choline)、甜菜碱(Betaine)、酪醇(Tyrosol)、酪胺(Tyramine)、氨、糊精、葡萄糖、戊糖、戊聚糖、甲酸、乙酸、丙酸、乳酸、琥珀酸、曲酸(Kojic acid)、乙醇、甘油、有机色素、盐。

参考文献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516

。【药性】:

性味 咸,寒, ❶ 《别录》:“味咸、酸,冷利。”
❷ 宁原《食鉴本草》:“味咸、甘,平。”
❸ 《纲目》:“面酱咸,豆酱甜;酱豆油、大麦酱、麸酱皆咸甘。”

归经 入胃、脾、肾经。

❶ 《本草求真》:“入肾。”
❷ 《本草再新》:“入脾、肺、肾三经。”
❸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少阴经。”

功效 除热,解毒。

主治 蜂虿虫伤,汤火伤。

❶ 《别录》:“主除热,止烦满,杀百药,热汤及火毒。”
❷ 《日华子本草》:“杀一切鱼、肉、菜蔬、蕈毒,并治蛇、虫、蜂、虿等毒。”
❸ 《纲目》:“酱汁灌入下部,治大便不通;灌耳中,治飞蛾虫蚁入耳;涂猘犬咬及汤火伤灼未成疮者有效;中砒毒,调水服。”
❹ 《本草汇言》:“祛时行暑热,疠毒,瘴气。”
❺ 《本草求真》:“解肾热邪。”

使用注意 《随息居饮食谱》:“痘痂新脱时食之则瘢黑。”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豆酱散(《古今录验方》治妊娠下血:豆酱400ml。

漉去汁,熬令燥,末,酒服2g,日5~6服。

单方应用 ❶ 《方脉正宗》:“治百药、百虫、百兽之毒损人者:豆酱,水洗去汁,以豆瓣捣烂200ml,白汤调服。再以豆瓣捣烂,敷伤损处。”
❷ 《濒湖集简方》:“解轻粉毒(服轻粉口破者):以3年陈酱,化水,频漱之。”
❸ 《肘后方》:“治汤火烧灼未成疱;豆酱汁敷之。”
❹ 《本草汇言》:“治人卒中烟火毒:黄豆酱1块。调温汤100ml灌之。”
❺ 《救急方》:“治疬疡:酱汁研石硫黄作泥,以生布揩破,敷疡上。”
❻ 《海上方》:“治妊娠尿血:豆酱300ml(微焙令干),生干地黄60g。上捣罗为末,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3g服之。


❼ 《千金方》:“治手足指掣痛不可忍:酱清和蜜,温涂之。”
❽ 《食物中药与便方》:“治汤烫火伤:仓猝间急用酱或酱油涂敷,能止痛并解火毒。”
❾ 《食物中药与便方》:“治毒虫、蜂螫伤:酱汁涂之即解。”

【医药家论述】:

缪希雍《本草经疏》:“按酱之品不一,惟豆酱陈久者入药,其味咸酸冷利,故主除热、止烦满及汤火伤毒也。能杀一切鱼、肉、菜蔬、蕈毒,《本经》云杀百药毒者误也。又有榆仁酱,味辛美,杀诸虫,利大小便,心腹恶气;芜荑酱主疗相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