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敏(女)
【生卒】:1920.9.18— 【介绍】: 福建闽侯人。抗战初期在西南联大哲学系学习。爱好文学和西方的艺术,在大学期间开始发表新诗,主要刊登在《大公报》、《益世报》和《中国新诗》上。当时在西南联大执教的冯至和卞之琳,很推崇德国现代派大诗人里尔克,郑敏在诗的技巧和形式上而因深受其影响。她的诗中具有画面美和哲理性,如《金黄的稻束》、《村落的早春》、《清道夫》和长诗《寂寞》等。在九叶派诗人中,她以有塑像式的沉思凝想而著称。1948年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诗集《诗集1942-1947》。建国前夕赴美国布朗斯大学研究院攻读英国诗歌,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著有关于英国诗人约翰·顿的论文。回国后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同时仍从事诗歌创作,常将丰富的诗情包容在哲理的花果中,诗的感触非常灵敏。香港出版的《九叶集》诗人合集,编进了郑敏后来发表在国内外的一些作品,如《山与海》、《桥》等,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讲授英美文学史和作品选读的课程,同时继续从事西方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