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通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通草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通脱木(《本草拾遗》),寇脱(《山海经》),葱草(《本草汇言》),白通草(《药性切用》),通花(《草木便方》),大通草(《四川中药志》),通花五加(《湖南药物志》)。 基源 为五加科通脱木属通脱木的茎髓。通脱木属为中国特产属,仅2种。 原植物 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Hook.)K.Koch 历史 通草又名通脱木,始载于《本草拾遗》,云:“通脱木,生山侧。叶似草麻,心中有瓤,轻白可爱……。 ”《图经本草》载:“生江南,高丈许,大叶似荷而肥,茎中有瓤,正白者是也。”所述与本品相符。 形态 灌木,高可达6m。茎木质而不坚,中有白色的髓,幼时呈片状,老则渐次充实,幼枝密被星状毛,或稍具脱落性灰黄色绒毛。叶大,通常聚生于茎的上部,掌状分裂,5~11裂,裂片深可达中部,有时仅浅裂,裂片有时具2~3小裂片,基部心形,先端钝尖,长50~75(~100)cm,宽50~70(~90)cm,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密生白色星状绒毛,边缘全缘或有疏锯齿;叶柄粗壮,长30~50cm,无毛;托叶2,膜质,线形较大,和叶柄基部合生。圆锥花序长50cm或更长,多分枝,长15~25cm;伞形花序直径1~1.5cm,有多数花,花小,有柄;苞片披针形,密生白色星状绒毛;花瓣4,白色,卵形,外面密生星状厚绒毛;雄蕊4;花盘微突;子房下位,2室,花柱2,离生。 核果状的浆果近球形而扁,外果皮肉质,硬而脆。花期10~12月,果期次年1~2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027页.图3783) 生境与分布 生于向阳土质肥厚的山麓,海拔数十米至2800m,也常见栽培于庭园中。分布于北自陕西(太白山),南至广东、广西,西起云南西北部(丽江)和四川西南部(雷波、峨边),经贵州、湖南、湖北、江西而至福建和台湾。 。【生药】: 栽培 宜生于温暖潮湿而有阳光照射的环境,适于深厚、湿润的肥沃土壤。 用分株繁殖,于冬季挖伤部分地下茎,促使第2年萌生较多新苗,至第3年早春萌芽前带土移栽,按行株距1.3m开穴定植,每穴栽苗1株。栽后,注意中耕除草和肥、水管理。每年早春或初冬,结合松土,追施堆肥1次。 亦可用种子播种育苗。 采集 通常于秋季割取2~3年生植物的茎干,截段,趁鲜用细木棍顶出茎髓,理直后晒干。药材产于贵州、云南、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台湾。 鉴别 茎髓圆柱形,长短粗细不等,一般长30~40cm,直径1~2.5cm;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浅纵沟纹。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有银白色光泽,中央有直径为0.3~1.5cm的空洞或半透明圆形的薄膜。商品“方通”系将通草作纵向旋刨而成的厚约0.5mm的薄片,再切成约10cm见方的片状物,表面白色微有光泽;“通丝”则为细长碎纸片状,宽约3~5mm,长短不等。本品无臭,无味。以条粗、色白洁、有弹性者为佳。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含脂肪1.07%,蛋白质1.11%,粗纤维48.73%,戊聚糖5.83%。 尚含糖醛酸28.04%,其中一部分存在于聚β-D-半乳糖醛酸。另含溶于NaOH溶液的多糖,其水解产物中含半乳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74 。【药理】:通脱木醇沉煎剂4.0g/kgig,对大鼠有利尿作用。 参考文献 中药材 1991;14(9):40 【药性】: 性味 甘、淡,凉。 ❶ 《医学启源》:“平,甘。” 归经 入肺、胃经。 ❶ 《纲目》:“入太阴肺、阳明胃经。” 功效 泻肺,利小便,下乳汁。 主治 小便不利,淋病,水肿,产后乳计不通,目昏,鼻塞。 ❶ 《日华子本草》:“明目,退热,催生,下胞,下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4.5g;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绵裹塞鼻。 使用注意 气阴两虚,内无湿热及孕妇慎服。 ❶ 《本草经疏》:“虚脱人禁用,孕妇人勿服。” 配伍应用 ❶ 配木猪苓,治一身黄肿透明,亦治肾肿。 ❷ 配大腹皮,治湿热壅滞的水肿、胀满。 ❻ 配萹蓄、瞿麦,治湿热淋痛诸症。 ❽ 配细辛、附子,蜜和绵裹纳鼻中,治鼻痈,气息不通,不闻香臭,并有息肉。 ❿ 配穿山甲、王不留行,治产后乳少,乳汁不下。 ⑾配滑石,甘草,治膀胱炎、尿道炎,小便不利。 ⑿配滑石、薏苡仁,治暑热湿温,头痛身重,胸闷腹满,小便不利,尿赤口干。 ⒀配滑石、生地、淡竹叶,治烦渴,小便不利,属湿热证。 ⒁配生芦根、橘皮、粳米,治伤寒后呕哕。 ⒂配茯苓皮、滑石、泽泻、白术,治水肿,小便不利,淋浊。 ⒃配防己、茯苓、猪苓、大腹皮,治水肿,小便不利。 方选和验方 ❶ 通草饮子(《普济方》)治热气淋涩,小便赤如红花汁者:通草80g,葵子30g,滑石148g(碎),石韦74g。 上切,以水1200ml,煎取400ml,去滓,分温3服;如人行八九里,又进1服。忌食五腥、热面、炙煿等物。 ❷ 通草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治一身黄肿透明,亦治肾肿:通草(蜜涂炙干)、木猪苓(去里皮)各等份。上为细末,并入研细去土地龙、麝香少许。 每服1.5g或3g,米饮调下。 上为末,蜜和。绵裹少许,纳鼻中。 ❺ 《实用中药手册》:“治淋证尿痛,小便赤涩:通草3g,瞿麦6g,滑石6g,石韦6g,甘草3g。水煎服。” 水煎服。 兼肾虚者,酌加川断、桑寄生、杜仲、熟地、山萸肉等;兼血瘀者,酌加桃仁、红花、姜黄等;兼肝郁化热者,酌加生地、丹皮、知母等;兼肝脾不和者,合用丹栀逍遥散。隔日服1剂,以经期服药为主,每日1剂。 早晚各服1次,黄酒送下。 ❾ 文仲通草饮子(《大同方剂学》)治热气淋涩,小便赤如红花汁色等病:通草、葵子、茅根、王不留行、蒲黄、桃胶、瞿麦、滑石各30g,甘草20g。上9味,切,以水1200ml,煮取720ml,去滓,分5~6次温服。 水煎,食远加酒100ml。素禀虚弱,而脉微细者,加人参、黄芪;脉洪大者,加玄参、天花粉。 单方应用 《百一选方》:“治洗头风痛:新通草瓦上烧存性,研末6g,热酒下。牙关紧者,挖口灌之。 ” 食疗 ❶ 《湖南药物志》:“催乳治乳汁不下:通脱木(即通草)、小人参,炖猪脚食。” ” ” 【医药家论述】: ❶ 李杲:“通草泻肺利小便,甘平以缓阴血也,与灯草同功,宜生用之。” 若热甚闭结之症,必不能及木通之捷效,东垣谓利阴窍,治五淋,除水肿癃,亦惟轻症乃能有功耳。又谓泻肺利小便,与灯草同功,盖皆色白而气味轻清,所以亦能上行,泄肺之热闭,宣其上窍,则下窍自利,说亦可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