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通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通感 又称“感觉转移”,指一种感官受到刺激同时产生两种或多种感受的心理过程,或出现一种感觉向另一种感觉挪移的心理现象。 在文学中则是指描写一种感觉的语言被用来描写另一种感觉。这种现象早在业里士多德的《心灵论》里就有过描述。但作为一种文艺心理学理论则是钱钟书在他的《通感》一文里首先介绍到中国来的。他指出,中西文学在描写手法上有一条共同规则,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钱钟书称之为“通感”或“感觉挪移”,并且广征博引,通过大量的实例证明了这条规律的普遍存在性。钱氏在《管锥编》里,又多次提到这种理论。如“寻常官感,时复‘互用’,心理学命曰‘通感’;征之诗人赋咏,不乏其例”。 “寻常眼、耳、鼻三觉亦每通有无而忘彼此,所谓‘感觉之共产’(Sinnesgüter-gemeinschaft);即如花,其入目之形色,触鼻之气息,均可移音响以揣称之”等。在《管锥编》里,钱氏不仅指出了五官感觉可以互通,而且还指出了时间和空间的感觉也可以互用。如《左传》上说的“若不早图,后君噬脐”。钱钟书释云:“噬脐之譬拈出‘早’与‘晚’,以距离之不可至拟时机之不能追,比远近于迟速,又足以征心行与语言之相得共济焉。”这就更加丰富了“通感”理论的内容。通感现象的发现,不仅有助于鉴赏文艺,而且对文艺创作也有指导意义。 这一理论已被确认,并成为修辞格的一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