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透骨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透骨香 【名称出处】:《贵阳民间草药》 【概况】: 异名 透骨草(《滇南本草》),满山香(《分类草药性》),满天香(《云南中草药》),透骨消(《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基源 为杜鹃花科白珠树属植物滇白珠的茎叶。 原植物 滇白珠Gaultheria leucocarpa Bl.var.crenulata(Kurz.)T.Z.Hsu[[Gaultheria yunnanensis(Franch.)Rehd.〕 形态 常绿灌木,高1~3m,树皮灰黑色,枝条细长,左右曲折,具纵纹,无毛。叶柄粗壮,长约5mm,无毛,叶片革质,有香味,卵状长圆形,长7~9cm,宽2.5~3.5cm,顶端尾状渐尖,尖尾长可达2cm,基部钝圆或心形,边缘具锯齿,表面绿色,有光泽,背面色较淡,两面无毛,背面密被褐色斑点,中脉在背面隆起,侧脉4~5对。 总状花序腋生,序轴纤细,长5~7cm,被柔毛,具花10~15朵,疏生,序轴基部为鳞片状苞片所包,花梗长约1cm,无毛,苞片卵形,长3~4mm,凸尖,被白色缘毛,小苞片2,对生或近对生,著生于花梗上部近萼处,披针状三角形,长约15mm,微被缘毛,花萼裂片5,卵状三角形,钝尖,具缘毛,花冠绿白色,钟形,长约6mm,口部5裂,裂片长宽各2mm;雄蕊10,著生于花冠基部,花丝短粗,花药2室,每室顶端具2芒,子房球形,被毛,花柱无毛,短于花冠。 浆果状蒴果,球形,直径约5mm,黑色,5裂,种子多数。长期5~6月,果期7~11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183页.图4320) 生境与分布 生于低海拔至3500m的山坡灌丛中,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生药】: 采集 夏季采收茎叶,晒干。 药材产于云南、贵州。 鉴别 茎圆柱形,多分枝,长约35cm,直径3~5mm,表面黄棕色,具纵纹,有叶痕。叶多脱落,卵状矩圆形或阔卵形,长7~8cm,宽2.5~3cm,叶缘具钝齿,深绿色,革质。 气微,味微苦。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 叶含挥发油0.5%~0.8%,主要成分为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79 【药理】: 有水杨酸类药物相似的作用,内服透骨香有解热、镇痛及抗风湿作用,所需剂量亦与水杨酸类药物相同,但因透骨香吸收慢而不规则,服药后产生作用较迟。 本品刺激性强,可用1~2份橄榄油稀释后外用作抗刺激剂。 毒性 可产生特异性水杨酸中毒症状,中毒剂量为水杨酸钠的2/3。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79 。【药性】:性味 辛,温。 ❶ 《滇南本草》:“温,辛、辣。有小毒。 ”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 风湿关节痛,水臌,跌打损伤,牙痛,湿疹。 ❶ 《滇南本草》:“治痰火,筋骨疼痛,泡酒用之良。其梗,洗风寒湿痹,筋骨疼痛,暖骨透热,熬水洗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g);或浸酒。外用:煎水洗。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痹痛:白珠树、半枫荷、钩藤各15g。水煎冲酒服或浸酒服。” ” 单方应用 ❶ 《云南中草药》:“治湿疹:透骨香全株,煎水洗患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