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论
阐述《庄子·逍遥游》宗旨的论文。 载于《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支遁(314-366)著。 向秀、郭象注《庄子·逍遥游》,认为其中的大鹏和斥鴳虽然有大小之差,但却各任其性。万物皆有所待,当其所待,然后逍遥。 支道林认为,体悟道性的人支配外物而不被外物支配,于是进入逍遥而无所不适的状态。如果存在欲望,欲望得到满足时看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进入自由的境地,大鹏志在高飞远游,身体并不舒适。 斥 在近而笑远,有矜持之心,二者都不是真正的逍遥。支遁把对自我和外界的超脱看作绝对的自由,在向秀、郭象及其他众多解释之外标新立异,并且更合乎《逍遥游》的宗旨。 支道林之说一出,向、郭之义遂不行,当时名士皆用支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