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迎春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迎春花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 金腰带(《群芳谱》),清明花(《贵州民间药物》)。 基源 为木犀科素馨属植物迎春花的花。 原植物 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 历史 迎春花载《纲目》,李时珍曰:处处人家栽插之,丛生,高者二三尺,方茎厚叶。 叶如初生小椒叶而无齿,面青背淡。 对节生小枝,一枝三叶。 正月初开小花,状如瑞香,花黄色,不结实。根据以上所述,即今之迎春花。 形态 落叶灌木,茎高0.5~3m。枝绿色,直立或弯曲,无毛,幼枝呈4棱形。 叶对生,3出复叶,有时幼枝基部有单叶;小叶片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1~2.5cm,宽5~10mm,顶生小叶比侧生小叶大,先端急尖至凸尖,基部楔形,全缘,有缘毛,两面无毛;叶柄通常长5~10mm,无毛,侧生小叶无柄,顶生小叶近无柄。 花先叶开放,单生于已落叶的去年生枝的叶腋;花梗长约2mm,具叶状绿色的狭窄苞片;花萼裂片5~6,线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与萼筒等长或稍长于萼筒;花冠黄色,花冠筒长1~1.5cm,通常6裂,裂片倒卵形或椭圆形,约为花冠筒长度之半,先端钝;雄蕊2,内藏于花冠筒,子房2室。 果未见。花期3~5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366页.图468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700~2550m灌丛或岩石缝中。中国东北、华北至黄河以南各地均有栽培。。【生药】: 栽培 适应性较强,宜温暖,能耐寒、耐旱、耐碱,忌涝。 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在向阳、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土壤种植。多用扦插繁殖,育苗移栽。 在早春,选用头年生健壮枝条,剪成16~20cm长而带3个节以上的插条,按行距33cm开沟,深13~16cm,每隔5~7cm放1根插条,留1个节在苗床面上,填土压紧,浇水。苗期需除草,浅松土。 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用稀人畜粪水或氮素化肥追施。于当年冬季或次年早春移栽,按株距2m开穴,每穴栽苗1株,栽后浇水。每年应注意除草,冬季结合修剪枯枝,追施土杂肥1次。 采集 2~4月采收,烘干。 。【药性】: 性味 甘、涩,平。 ❶ 《贵州民间药物》:“平,苦。” 功效 清热利尿,解毒。 主治 发热头痛,小便热痛,下肢溃疡。 ❶ 《国药的药理学》:“发汗,利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研粉,调麻油搽敷患处。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贵州民间药物》:“治小便热痛:迎春花15g,车前草15g。煎水服。” 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发热头痛,下肢溃疡:迎春花3~9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