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辜鸿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辜鸿铭 【生卒】:1857—1928 【介绍】: 近代学者、翻译家。 福建同安(今厦门)人。名汤生,字鸿铭,自号汉滨读易者。 出生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幼小聪明伶俐,早年送往英国接受西方文化教育,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赴德国莱比锡大学读工科并获学位,后留居巴黎。精通英、德、法及拉丁、希腊等九种语言。 1880年是其治学及人生转折点,在马来亚偶遇出国途中的马建忠(1844-1900,著《马氏文通》),聆听其数日谈论中国典籍,滋生仰慕中华文化之心,遂潜心研读中国经史典籍,谓:“道在是矣”。脱下西装,换上长袍,剃发留辫,且终身不移。 1885年起入张之洞幕达20年之久,颇受张之洞器重。1904年任黄浦江浚治局督办,1908年至北京任外务部员外郎,晋郎中、擢中丞。 1910年清廷赏为文科进士。辛亥革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后又为北京英文日报编辑。 1917年张勋复辟任外务部左丞,1928年于北京病逝。为人耿直、倔强、好作惊人语,有“辜疯子”绰号。 曾不满康有为抨击慈禧而撰《尊王篇解疑释惑论》吹捧慈禧,又曾于1902年张之洞在武汉花巨资摆宴邀各国领事为慈禧祝寿时,相对梁鼎奉旨传唱《爱国歌》,即席诌《爱民歌》“天才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张文襄幕府纪闻》),令“座客哗然”。政治思想上守旧,辛亥革命爆发后,公开宣称效忠清廷,曰:“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见林语堂《有不为斋随笔》)。“五四”运动时,与林纾等在一起反对白话文运动。为学以正谊明道为归,自诩学贯中西,独尊儒术,阐扬周公、孔孟之道不遗余力。在北京大学课堂上,常对比中西文化,博引旁证,大谈孔孟之道、儒家经典。尤致力于向国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翻译四子书等儒家经典,述春秋大义及礼制诸书,希图复兴并宏扬中国传统儒学于世界。认为“近人欲以欧、美政学变中国,是乱中国也。异日世界之争必烈,微中礼教不能弭此祸也。 ”曾言“半章论语亦可振兴中国”,较之宋宰相赵普“半部论语可治天下”尊孔尤甚。一生著作甚丰,但多为英文,故国人知之不易,但其在国外影响较大。在日本,曾聘讲东方文化,在德国曾经有“辜鸿铭研究会”,当时来华的文化人中多以见辜为荣,甚而有可以不看紫禁城,不能不见辜鸿铭之誉。1913年曾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著作有:《张文襄幕府纪闻》、《春秋大义》、《读易草堂文集》等,英译有《中庸》、《论语》等,又汉译《痴汉骑马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