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轮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轮回 佛教术语。 又作“流转”、“轮转”等,音译“僧娑洛”。谓众生于六道中犹如车轮旋转,循环不已,流转无穷,轮回思想早在《奥义书》中就有比较系统的阐述,认为一个人的灵魂(我)在死后可以在另一个躯壳中转生,转生的形态取决于他生前的行为(业),行善者得善报,行恶者得恶报,有的可以进入天道、祖道(人间),有的则坠落于兽道沦为畜牲等。 印度的婆罗门教、耆那教都沿用此说。佛教将其进一步发展。原始佛教认为众生按不同的业力在来世可获不同果报,果报之果,果上又起惑造新业,再招未来果报,于是往复流转,轮回不止,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包摄六道(天上、人间、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牲)、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轮回贯通。在解释轮回的主体,犊子部认为“不可说的补特伽罗”,意一次又一次地在六趣(道)中轮回受生就是轮回主体。此说也称“数取趣”;经量部提出“胜义补特伽罗”,认为永恒的体性“一味蕴”(“报主的细意识”),构成前生转后世的主体;大众部主张“一心相续说”,认为有情心和心所内永恒内在本性是轮回主体;大乘瑜伽行派则认为阿赖耶识是轮回的主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