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路贯庐江兮,左长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路贯庐江兮,左长薄。 【集释】: 王逸:贯,出也。 庐江、长薄,地名也。言屈原行先出庐江,过历长薄,长薄在江北,时东行,故言左也。 吕延济:庐江、长薄,皆地名。 贯,出也,在其左也。 洪兴祖:《前汉·地理志》: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 朱熹:贯,穿过也。 庐江、长薄,皆地名。左者,行出其右也。 陈第:贯,穿过也。 庐江、长薄皆地名,东行出其右也。 王夫之:庐江,旧以爲出陵阳者,非是。襄汉之间,有中庐水,疑即此水。 长薄,山林互望皆丛薄也。右江左林,盖沿汉南江北而东游云梦之薮也。 林云铭:贯,通也。庐江、长薄,皆地名,放逐所历。 蒋骥:自首讫尾谓之贯。庐江,水名。 《汉志》: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曰贯者,自陵阳入庐江而达大江也。 左,指江南言,浮江而西,则南爲左矣。〇庐江,王姜斋以襄汉间中庐水当之。按《水经注》:中庐城南有水,出西山。其水甚微,未足以名江也。 且详《招魂》词意,当作于原之暮年。其迁江南已久,安得从襄汉而行耶?考《海内东经》云: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前汉·地理志》云: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 《水经》云:庐江出三天子都,北过彭泽县西北,入于江。三天子都,今休宁率山,地与今宁池相接,所谓陵阳东南也。彭泽今属九江府,与武昌相近,然则庐江东际陵阳,西连鄂渚,自陵阳达鄂渚至江湘梦泽,必首尾穿而过之,故曰贯。此可知贯庐江,即《涉江》乘鄂渚之行。而余谓《哀郢》陵阳,在今宁池之间,益非谬説矣。 胡文英:庐江,在今江南,所属巢县,有三闾祠。 庐江,战国亦属楚。长,长州;薄,大薄,皆地名。见《思美人》篇。 王闿运:楚东徙,欲弃江险,凭湖海以拒秦,此言其谋也。贯,通也。 蒋天枢:王船山《楚辞通释》云:庐江不在陵阳,襄汉之间有庐水,疑即此水。友人谭其骧有《与缪彦威论庐江地望书》,持论与船山説近。 此“庐”指庐戎,“江”谓汉水,汉亦可称“江”,“庐江”,盖就汉水经过庐戎地区之处言之。寓託微意之文无取于世行公名也。 文中所指之地当在今襄阳南宜城县以下一带地区。《水经》:“沔水又东,过中庐县东。”郦注:“县即春秋庐戎之国也。”《经》又云:“沔水又南,过 ”郦注:“夷水又东,注于沔。昔白起攻楚,引西山谷水(两道灌鄢,遂拔之),即是水也。 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故鄢郢之故都。 ”昔白起之攻破鄢,南向以取郢者,今亦由此陆渡汉南向以攻秦也。左,渡汉左转。 薄,迫也,长薄,长驱以迫敌。 汤炳正:贯,通过。庐江,《汉书·地理志》:“庐江出陵阳东南”,则此爲陵阳之庐江无疑。 长薄,即长林。乃通称,非专名。此言路经庐江左方一片长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