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路 道 道路 途 路途 路径 途径 蹊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路 道 道路 途 路途 路径 途径 蹊径 路lù319道dào430道路dàolù 途tú 路途lùtú308路径lùjìng319途径tújìng319 蹊径xījìng319 名词。 指地面上开出的、长形而无障碍的、供人或车马通过的部分。 “路”侧重于可供人或车马通过,有舒展开的面,没有障碍。 例如:“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路稍微有点弯曲,但却平整好走”(艾芜:《南行记》);“周老四盼望雨现在就落,设使落得不多,路总会打湿的”(艾芜:《一个女人的悲剧》);“现在他们去了!月光还是照著他们所走底路”(《许地山选集》)。 “道”强调能通向一定的地方。 例如:“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晤一人”(鲁迅:《狂人日记》);“敌人三架战斗机……顺著川道向人群中俯冲扫射”(杜鹏程:《保卫延安》);“要上后面的大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可以上去”;“啊,我认识了我的命运,她的忧愁,——在这浓雾里,在这凄清的道旁”(徐志摩:《在那山道旁》)。 “道路”兼合了“道”和“路”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可以用于比喻。 例如:“李振德从听到敌人占了延安的消息,就成天价坐在村边崖畔上,望著大川里的道路”(杜鹏程:《保卫延安》);“在漫长的道路上,昔日的戈壁荒滩,处处呈现了田野风光”(碧野:《月亮湖》);“走过一个山腰,道路也大了些”(王西彦:《寻常事》);“你飞你的天空,唱你的歌曲;我走我的道路,做我的事情”(许钦文:《凡生》)。 “途”含有“较长,经过较多地方”的意味;也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少用;可同“中”搭配组合。例如:“如果是坐私家汽车出来兜风的话,途中的风景也可以一一欣赏”(吴浊流:《波茨坦科长》);“浮在江里的野象也在途中望见了”(艾芜:《南行记》);“千万不要半途回来。给人叫‘回陶豆腐干’,是多么难听呀”(许钦文:《疯妇》)。 “路途”兼合了“路”和“途”的意思;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比“道路”和“途”浓厚。例如:“说著朝前一看,路途分成两条同样大小的叉道,骡子走了上边的那条”(《柳青小说散文集》);“由县城到堡子村的路途,迂回曲折,坎坷难行”;“嗯,快过河了……你坐稳些!’老汉哒,哒,哒地敲著他的烟袋。 路途是这样的难走啊”(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路径”含有“或宽或窄”的意味;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也比“道路”浓厚些。 例如:“上岸之后,我却走向和回家的路径方向相反的一个冷街上的上地庙去坐了二点多钟”(《郁达夫文集》,第三卷);“及至辨不清庄稼和杂草的时候,她们才从山里起身,回到家时,只能识得模糊的路径”(《柳青小说散文集》);“只消说要到土主场,沿途有不少朴实的农人,便会为你们指示路径的”(郭沫若:《飞雪崖》)。 “途径”和“蹊径”都一般用于比喻。 “途径”含有“较长,情况不一”的意味;“蹊径”则含“较窄小”的意味,书面语色彩比“途径”及“路径”“路途”更为浓厚。例如:“在人生的途径上,我们都还需要他”(靳以:《秋花》);“体现局部和全局内在联系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2);“她要走向幸福,不是只有这一蹊径,舍此便茫茫无路吗”;“他是一个骄子:人间踏烂的蹊径不是为他准备的,也不是人间的镣链可以锁住他的鸷鸟的翅羽”(徐志摩:《拜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