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超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超核 除了中子和质子外,还包含一个或多个超子的原子核。 1953年,波兰达内什(M.Danysz)和普尼夫斯基(J.Pniewski)从暴露在宇宙线中的核乳胶里发现了第1个Λ超核。 在以后的十多年里,Λ超核物理的研究工作,仅限于在宇宙线中用核乳或泡室系统地研究Λ超核基态结合能。 由于在宇宙线中能观测到的事例稀少,因此在这一阶段Λ超核物理进展很缓慢。 1963年波德戈列茨基(М.и.Подгopeдкий)发现反应n( 利普金(H.J.Lipkin)指出,奇异交换反应可以被用来产生Λ超核激发态。1970年伯姆(G.Bohm)等在核乳胶里发现了吸收静止K-介子产生的Λ超核 Λ超核激发态的发现和计数器技术的应用,为开展Λ超核能谱学的实验研究创造了条件。在随后的十多年里,由于先后在CERN的质子同步加速器(PS),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的交换梯度同步加速器(AGS)和日本筑波科学城高能物理国家实验室(KEK)的PS上引出了高强度的K-介子束流,建成并改进了专门用于研究奇异交换反应的(K,π)谱仪。实验上相当精确地测量到了 80年代初,多弗(C.B.Dover)等指出:由于在协同产生反应 Λ超核的发现启发人们去寻找含有其它超子(例如Σ, 可是,80年代初,贝尔蒂尼(R.Bertini)等在CERN的PS上通过(K-,π-)反应观测到了能级宽度小于8MeV的 这些窄Σ超核激发态的发现对理论研究提出了挑战,围绕如何解释窄Σ超核激发态,理论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基斯林格(L.S.Kisslinger)认为,在转化过程ΣN→AN中末态的相对动量高达290MeV/c。根据测不准关系,这意味著Λ和N应相距很近,因此短程斥力将起作用。 在考虑了短程斥力作用以后,他发现Σ超核激发态的能级宽度只有几个MeV。若果真如此,那么不仅可以观测到窄的Σ超核激发态,而且应该能够观测到窄的Σ超核基态,但是实验上至今没有发现任何Σ超核基态。 多弗和加尔提出了另一种看法:在Σ超子的动量小于200MeV/c的情况下,转化过程 但是他们的理论正好不能说明为何通过(K-,π-)反应也同样可以观测到窄的Σ超核激发态。 总之,到目前为止,人们仍未弄清为何存在窄的Σ超核激发态。 Λ超核和Σ超核都是奇异数为-1的超核,那么,是否存在奇异数更高的超核呢?实验上至今没有发现奇异数为-2的 但早在60年代就发现了两个双Λ超核, 通过分析它们衰变产物的能动量关系,可以得到其中两个Λ超子之间的结合能分别是 从夸克层次来讲,H粒子是唯一的6个夸克(2个u夸克,2个d夸克和2个s夸克)都处在1S态上的双重子系统。有可能存在这样的束缚系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实验上为了寻找H粒子,人们提出了各种尝试方案。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发现。 研究超核物理不仅为原子核结构提供了大量的新知识,而且为研究基本粒子相互作用提供了新手段,正因为研究超核物理有著如此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超核物理已经发展成为中能核物理的一个重要分支。 。【参考文献】:1 Danysz M, Pniewski .J Phil Mag, 1953,44:348~350 2 Goarope M 1963,44:695~696 3 DanyszM. Nucl Phys, 1963,49:121 ~132 4 Lipkin H.J. Phys Rev Lett,1965,14:18 ~ 20 5 Bohm G, et al. Nucl Phys. 1970,B24:248~252 6 KermanAK, Lipkin H. J Ann Phys, 1971,66:738~757 7 AuerbachN, Gal A. Phys Lett, 1974,48B:22~24 8 Zhang Zong-ye , Li Guang-lie. Shen Jian - PingTrans. , A-cad. Sci.Ser. , I ,1980,40:274~286 9 Bertini R, et al. Phys Lett,1980,90B:375 ~378 10 厉光烈.物理学进展,1991,11∶331~352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博士生导师厉光烈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