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赵执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赵执信

【生卒】:1662—1744

【介绍】:

中国清代著名诗人。

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益都(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区)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年十四中秀才,十七中举人,十八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深得毛奇龄、朱彝尊、陈维崧、王士祯等名士的赏识。年二十三充山西乡试正考官,二十五升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恃才傲物,耻有依附,不善趋炎附势。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佟皇后病逝“国恤”期间观演《长生殿》传奇,被给事中黄六鸿乘机弹劾,以“国恤张乐大不敬”罪名被革职除名,遂返乡居,修筑园亭,奉养父母。

并遍游东南名胜,曾至岭南,两次登嵩山、少华山,五次游苏州,又流寓南京、扬州等地,与当地名流交游,诗酒往来。深入社会,接近人民,识见益广,感触愈深。晚年退居博山因园,筑茅屋三间名曰磺庵,虽清苦辛劳仍无意仕途官场。平生笃义气,重友谊,慷慨乐施,勇于助人。

诗文有名,诗歌尤为出色。论诗宗晚唐,以“简淡高远、兴寄微妙”为贵,与当时诗坛盟主王士祯意见不合,康熙四十八年(1709)作《谈龙录》,公开了与王氏在诗歌理论方面的不同主张。

“王以神韵缥缈为宗,赵以思路刻为主”(《四库提要》),主张:“诗以言志,诗之中须有人在,诗之外须有事在”;强调文以意为主,以语言为役,艺术风格应由作家“从其所近”,自由选择。主张选拔真才,奖掖后进,不满文坛拉拢宗派。其见解主张对当时文坛有积极意义。其诗多经锤炼:“心则细若毫发,片言只字俱不苟下,其要归于自写性真,力去浮靡。”思路刻,深沉峭拔。许多诗作描绘和同情人民的疾苦,《水车怨》、《大堤叹》、《吴民多》、《土木偶》、《纪蝗》、《后纪蝗》等作品,或反映天灾人祸,或控诉赋税苛繁,或哀叹民生艰难,均有现实性。

《甿入城行》,描绘农民暴动场面,形象揭示官逼民反的真理,赞扬人民反抗斗争,揭露地方官的残暴、卑鄙,为清代诗歌中罕见的现实主义的诗篇。另有《遣怀》、《涉淄水感怀》等作品,抒写不同世俗同流合污的情志,真切感人,可见其心性的傲岸。《猛虎行》以寓言形式控诉清兵南下屠杀人民的罪行,是作为中原诗人的作者对五十年前惨痛历史的回顾。著有《饴山堂集》、《声调谱》、《谈龙录》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