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麂
赤麂,别名:黄猄、黄麂、黑脚麂。 外形象小麂,但脸部比较狭长,额部的“V”形黑纹明显。体重约18公斤,体毛赤褐色,背毛颜色较深,显暗褐色,前额至吻部灰黑色,额顶棕黄色,胸部至腰部毛色鲜棕,腹中浅锗褐色,前后足部暗褐微带黑色。 本岛是我国赤麂的重要产地之一,普遍有适于赤麂生存的生境,除连绵广阔的平原经济作物区、农作区及沿海沙、荒草坡和光山秃岭外,黎族各自治县均有。 主要生活于树林、草灌丛中,尤喜居稀树灌丛、稀树草坡地带。 没有固定住所或穴窝。白昼隐匿,入夜开始活动,凌晨归隐。一般上半夜和天亮前最活跃,充分觅食。午夜多在觅食地休息。 性机警、胆怯,借灵敏的听觉和善跑逃避敌害。草食性。植物的幼嫩枝叶、青草、浆果、肉质核果等都是赤麂的经常食料。赤麂肉质鲜嫩,产量又多,为本岛黎、苗胞最经常狩猎对象,曾是山区群众肉食的重要来源。 但捕猎过量,赤麂资源已急剧减少。麂皮是名贵的制革原料,可制作精致服装、手套等。 赤麂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