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资治通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资治通鉴 司马光主编,参加撰稿的有刘攽、刘恕和范祖禹。 司马光在政治失意的情况下,开始专心于史学的攻研。认为《春秋》之后至北宋千余年,《史记》至《五代史》,1500余卷,学者历年不能竟其篇第,毕世无暇举其大略,因此有必要编一部简明扼要的通史,以成一家之书,方便人们诵习。司马光不仅是史学家,也是政治家,他在撰写史书的同时,也希望自己的著述能为君主治国提供借鉴。《资治通鉴》是一部杰出的编年体通史,全书294卷,记载了上自周威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显德六年(959年)的1362年历史。 取材十分广泛,正史、实录等是主要依据的材料,此外,杂史、小说、文集等亦无不采辑。征引杂史诸书凡322家。 以政治、军事为主要内容,也记载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等,内容包罗了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非常丰富。问世以后,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表现在:(1)该书推动了宋以来编年体史书迅猛发展;(2)该书的问世,使编年体史书更加成熟,编纂方法愈臻完善,为后世编年体史家树立了楷模;(3)近代以来人们对《资治通鉴》及相关书进行综合研究,形成为“通鉴学”。在《资治通鉴》注释中,成绩最突出的是宋末元初的胡三省,写成字数与原书相仿的《音注》。目前通行的版本是中华书局出版的《资治通鉴》标点本。在港台,则有柏杨(原名郭衣洞,河南开封人)《(白话译本)资治通鉴》颇为流行。柏氏认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捷,如没有现代语文本问世,价值连城的《资治通鉴》将有尘封的厄运,所以力图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努力今译出其固有的神韵。 在大多数篇目之后,还系以“柏杨曰”的形式,阐发今译者自己对历史的洞察。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84年印行有大陆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