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资本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资本论 马克思最主要的著作,是现代伟大的政治经济学文献,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的主要的著作”。 (《列宁选集》第1卷第50页)第1卷于1867年出版,第2、第3卷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第1卷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第2卷论述资本的流通过程,第3卷阐述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后编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至25卷,恩格斯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象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63页) 马克思在这部伟大著作中,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和灭亡以及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从而把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科学基础之上。 列宁说,《资本论》是用唯物主义方法科学地分析一种最复杂的社会形态的典范。《资本论》的主要基础是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根据这个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著一种能够使资本增值的特殊商品,这就是工人的劳动力。工人被迫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这似乎是商品和货币之间的“等价交换”。但事实上,劳动力的价值和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后者大于前者,这个差额就是剩余价值。 资本家无偿攫取的就是这个剩余价值。 这一伟大发现,揭开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深刻根源。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两个伟大的发现”,“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 《资本论》不仅是一部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而且也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马克思在书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分析研究,全面应用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突出了哲学方法论的意义,成为创造性思维的辩证方法的源泉和新的认识活动的榜样。其特殊、直接对象不是别的,而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分配体系,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尽管带有对象的具体特点,但它却是普遍的辩证方法的特殊体现。《资本论》处处渗透著逻辑学、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相统一的原则,是用辩证法研究人类社会的典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