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词 | 贵无之议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贵无之议 裴頠《崇有论》:“遂阐贵无之议,而建贱有之论。”魏晋时期一种以虚无为世界本体的哲学思潮,与崇有论相对,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弼、何晏。先秦时期,《老子》一书最早出现贵无命题:“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魏晋玄学家对此进一步加以发展,认为无是有的根本,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而不存者也。”(《晋书·王衍传》)无,指的是无名、无形的虚无本体。 有,指的是有名、有形的实有存在。王弼还从本末、体用、一多、动静等方面论证贵无的合理性。 认为无是本、是母,有是末、是子。有依靠无而存在。 无是世界的统一性,有是世界的多样性。贵无思想运用到政治上,主张以寡治众,执一统众,无为而治。魏晋时期贵无说极盛行,“众家扇起,各列其说,上及造化,下被万事,莫不贵无。”(裴頠《崇有论》)由此成为当时玄学思潮的基本特征和名士清谈的重要话题。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