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孟子的举贤任能的政治主张,实行仁政的具体措施之一。 《孟子·公孙丑上》:“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 虽大国,必畏之矣。”孟子认为,诸侯卿相行不仁之政,只能自取其辱;去辱得荣的途径是行仁政。朱熹注曰:“此因其恶辱之情,而进之以强仁之事也。”“强仁之事”莫如以德为贵,尊敬士人,使贤德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使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国家无内忧外患正是行仁政的好机遇,应趁这个时候修明政治法典。这样做了,纵使强大的邻国也会畏惧,不敢来犯。孟子“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的主张,为历代有识之士所重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战国后期,屈原主张“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与孟子思想有相通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