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财政政策的目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财政政策的目标 【内容介绍】: 财政政策作为政府运用国家财力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是国家经济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以,财政政策目标首先要服从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政策目标,是对经济政策目标的分解。经济政策目标是财政政策目标确立的基准。 经济政策目标的多元化决定了财政政策目标的多元化。经济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产物,而财政政策又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手段。 只有财政政策目标与经济政策目标相一致,财政政策的实施才能有利于经济运行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当然,财政政策目标不可能完全等同于经济政策目标。原因在于,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手段有很多,财政政策只是其载体之一。财政政策的目标只能囿于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能够产生影响的领域。无论从各国的财政政策实践来看,还是从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来看,财政政策目标体系是由四大类、两个层次组成的。 四类目标是经济稳定目标、经济发展目标、公平分配目标和平衡预算目标,前三类属于高层次目标,也是最终目标,后一类是低层次目标,也是中间目标。 1.经济稳定目标 在宏观经济理论中,经济稳定分为内部稳定和外部稳定。内部经济稳定的含义有二:一是价格的稳定,二是产量或所得的稳定。 价格的稳定与否,主要取决于社会总需求和货币量的变动;产量或所得的稳定与否,则视整个经济发展的情形而定。价格的波动表示经济体系的不稳定,它对社会财富的分配、商品和劳务的生产等,都有重大影响,故稳定价格的重要措施在于防止过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发生。产量的变动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具有直接的函数关系,故产量的稳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实现(施建生,1976,第363页)。外部经济稳定是指对外均衡,即本国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与外国对本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保持平衡,故外部经济稳定主要是指国际收支的平衡。 价格稳定目标 价格稳定一般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价格总水平是用物价指数来衡量的。其计算公式是: 4.预算平衡目标 预算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预算的基本收支保持平衡。在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时期,各国追求的是年度预算平衡。 “凯恩斯革命”爆发后,政府的干预职能得到加强,许多西方经济学家主张周期预算平衡。年度预算平衡是指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都要保持基本平衡,周期预算平衡是指在一个经济周期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造成财政不平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经济因素。经济运行的波动,造成财政上的超支短收,或相反。(2)制度因素。由于财政管理体制上的不合理以及其他经济制度的不配套,导致财政收支缺口。(3)客观因素。在一些异常年景,出现地震、旱涝等天灾人祸,必然造成收不抵支。(4)人为因素。在组织财政收入和实现财政支出过程中,由于决策者和操作人员的失误,也可能导致财政不平衡。 当然,在现代经济社会里,预算的暂时不平衡也可能是政府有意识利用财政杠杆调节经济的结果。 预算平衡与否一般有三种表现形式,即赤字预算、盈余预算和平衡预算。 这三种预算形式在不同的经济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在经济繁荣时期,赤字预算必然会导致经济过热,严重的通货膨胀不可避免;在经济衰退时期,盈余预算显然会使经济更加萧条,失业大军更加扩大。 所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预算平衡仍不失为财政政策的一个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财政政策目标间的相互作用(Interaction between the Objects of Fiscal Policy) 税收与公平收入分配(Taxation and Equit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财政政策准则(Norms of Fiscal Policy) 查尔,E.,1988,《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中译版。 多马,E.D.,1983,《经济增长理论》,商务印书馆中译版。 克拉·伦斯,1987,《经济发展学导论》,《光明日报》,7月3日。 李弘、张岗、王巍主编,1988,《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中国金融出版社。 刘易斯,W.A.,1989,《发展计划》,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中译版。 施建生主编,1976,《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经济学》,(台湾省)商务印书馆。 汪祥春主编,1995,《西方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夏皮罗,E.J.,1985,《宏观经济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译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