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贝母 川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贝母 川乌

【化学研究】

1.炙川乌水煎液总生物碱含量测定[1]

精密称取炙川乌干燥粉200g,加250ml常水,常温浸润1h,煮沸0.5h,用干燥滤纸过滤,收集液稀释至200ml,每毫升相当1g炙川乌,准确吸取稀释后滤液6ml(相当6g炙川乌)加氨水2.5ml,每次用乙醚20ml萃取,直至用碘化铋钾试液检查为阴性。合并醚液,在水浴上挥尽乙醚(也可放置过夜自然挥干)得乙醚萃取物。

滴定:在乙醚提取物中加乙醇5ml,在水浴上蒸发5min(避免蒸干),加新鲜煮沸的冷蒸馏水30ml,加甲基红试液8滴,亚甲蓝试液1滴,用标准盐酸(0.0112mo1)滴定至紫红色。

因0.1mol/L1ml=64.57mgC34H47O11N(乌头碱),故可得:

服用炙川乌煎剂及川乌川贝合剂的6个组,均无死亡,药后60g/kg炙川乌煎剂组有2只小鼠呕吐,而炙川乌剂量相同时(4∶1)川乌川贝合剂组,有1只呕吐;服用炙川乌煎剂及草乌川贝合剂的6个组中,服用(2∶1)100g/kg及60g/kg草乌川贝合剂的两组无小鼠死亡,而服用100g/kg、60g/kg炙草乌煎剂的两组及(4∶1)100g/kg、60g/kg炙草乌煎剂的两组均有小鼠死亡,并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出汗及后肢麻痹等毒性症状出现。

聂氏报道[5]:用生草乌9g,生半夏、瓜蒌、浙贝、白芍各9g,煎液按比例为2只家兔灌胃,均无明显的毒性相加作用。

陈氏[6]将乌头与贝母配伍给药1.5ml,每日2次,连用7d,发现小鼠外观、活动正常,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SALT及NPN均在正常范围内,肝、肾经肉眼及病理切片检查未见毒性损害。

用发光细菌法研究发现[7,8]象贝抑光率9%,与川乌配伍后抑光率12%。二者差异微小,在生物检测组中无显著意义。亦说明二者合用,毒性增加不显著。

【临床应用】

林氏[9]用川乌9g,浙贝12g,与干姜、党参、白术、白及等伍用,名日:“温中扶脾止痛血”。用于治疗虚寒胃痛等证。18例中痊愈10例,显效1例,进步6例,无效1例。林氏[10]用川乌、贝母等组成拮抗丸,用于250例湿痰喘咳、心脾不足、心悸气短等证,疗效较好,并未发现毒副作用。

古代有用乌头配贝母的金露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疗癥瘕积聚,现有用其配对组成复方治疗乳腺疾病[11]

【参考文献】:

1 何国光,王锦堂,邓伯林.川乌配贝母后生物含量变化的测定.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7;19(总222):30

2 刘源,陈馥罄,高晓山.中药十八反研究.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128

3 刘源,陈馥罄,高晓山.中药十八反研究.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130

4 云南大学中药.“十八反”研究协作组.“中药“十八反”动物实验研究.中药通报,1986,(增刊):30

5 聂伯纯.十八反研究.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9;12(2):43

6 陈德珍,贝叔英,朱树华,等.中药十八反对动物体重影响的初步观察.江苏中医杂志,1986;(6):26

7 沈光稳.采用发光细菌研究探讨“十八反”配伍药物的临床毒性.中医药研究,1998;14(1):10

8 杨安泰,张丽英,金彩琪,等.用光发细菌研究中药十八反.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6):2

9 林通国.中药十八反之研究.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1):48

10 林通国.中药十八反之研究.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3):58

11 苗明三.常用中药毒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35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