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调解行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调解行为 由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主持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事项进行协商,并通过说服教育促使双方相互谅解达成协议的行为。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人民法院职务上的一项权能,除我国外,只有少数国家或地区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有权对当事人的争议进行调解。调解作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和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重要方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凡属于民事权利义务争议而引起的民事案件,无论按照普通程序、简易程序、二审程序还是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审理,均可适用调解。依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及破产还债程序(见破产程序)审理的案件,由于不属于民事权利义务争议,不适用调解。调解不是当事人单纯的和解,而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解决纠纷的手段和方式,所以调解行为也是人民法院审判行为的一种。 调解行为与审判行为中的另外两种——审理行为和裁判行为相比,有著明显的区别:其一,调解行为的目的是追求民事纠纷的非裁判解决,依当事人相互谅解,达成调解协议,而不是裁判行为的前提和为裁判作准备。其二,调解行为是一种说理行为,通过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使之达成调解协议,不具有任何强制性。其三,调解行为的对象是特定的,只限于双方当事人。其四,调解行为的结果是否发生效力,依当事人双方的意志决定,当事人在签收调解书之前翻悔的,调解协议就不发生效力,而裁判行为的效力则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 法院的调解行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