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证明的一般步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证明的一般步骤 1.理解题意. 2.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 3.根据题意写出已知和求证. 4.分析题意,探索证明思路. 5.根据寻求的思路,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条理清晰地写出证明过程. 6.检查表达过程是否正确,完善. 注意 在寻求思路的过程中,可以从已知向求证探索,也可以倒过来从求证向已知追溯,还可以从已知和求证两个方向出发,互相接近. 例1 如图所示,已知:AB∥CD,∠B=120°,CA平分∠BCD. 求证:∠1=30°. 证明 ∵AB∥CD,(已知) ∴∠B+∠BC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120°,(已知) ∴∠BCD=60°. 又CA平分∠BCD,(已知) ∴∠2=1/2∠BCD=30°.(角平分线定义) ∵AB∥CD,(已知) ∴∠1=∠2=3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例2 如图所示,已知AD⊥BC,垂足为D,EG⊥BC,垂足为G,EG交AB于F,且∠AFE=∠E,求证:AD平分∠BAC. 证明 ∵EG⊥BC,(已知) ∴∠EGB=90°.(垂直定义) ∴∠BFG+∠B=9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BFG=∠AFE,(对顶角相等) ∴∠AFE+∠B=90°.(等量代换) 又∵∠AFE=∠E,(已知) ∴∠B+∠E=90°.(等量代换) 又∵EG⊥BC,(已知) ∴∠EGC=90°.(垂直定义) ∴∠E+∠C=9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B=∠C.(等量代换) ∴AB=AC.(等角对等边) 又∵AD⊥BC,(已知) ∴AD平分∠BA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例3 求证: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已知:如图,△ABC和△A′B′C′中,AB=A′B′,BC=B′C′,AD、A′D′分别为△ABC和△A′B′C′的中线且AD=A′D′. 求证:△ABC≌△A′B′C′. 证明 ∵BC=B′C′,BD=1/2BC,B′D′= 1/2B′C′,∴BD=B′D′. 在△ABD和△A′B′D′中 ∵AB=A′B′,BD=B′D′,AD=A′D′∴△ABD≌△A′B′D′.(SSS) ∴∠B=∠B′,在△ABC和△A′B′C′中,∵AB=A′B′,∠B=∠B′,BC=B′C′. ∴△ABC≌△A′B′C′.(SAS) [解析] 文字证明题,首先要找到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审清题意,正确画出图形,然后再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最后进行证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