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警世通言·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警世通言·叙

载明金陵兼善堂刻本《警世通言》卷首,署“天启甲子腊月豫章无碍居士题。”明天启甲子,即公元1624年。豫章,古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无碍居士,一般认为是冯梦龙的化名。这是一篇问世较早、系统性较强的关于小说本质特征问题的专论,叙开头即突兀地提出问题:“野史尽真乎?曰:不必也;尽赝乎?曰:不必也。然则,去其赝而存其真乎?曰:不必也。”此叙驳难对象十分明显,它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表述的、史家对小说的偏见。自汉迄明末,正统文人坚守此一史家偏见,认为小说不本于经传,有背于儒术;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编造,诬谩失真、妖妄荧听。此叙对此进行了正面有力驳斥:一,通俗演义不仅不有背于儒家经传,反而“足以佐经书史传之穷”。世上不尽为切磋之彦、博雅之儒,对于居于世人多数的村夫稚子、里妇估儿,著理述事的经传形同虚设,“而通俗演义一种,遂足以佐经书史传之穷。”二,小说不同于史传的根本特点就在于其所记“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其人”,它是虚构的故事。事真、事赝,这是次要的,关键在于事真固理不赝,即使事赝而理亦真。虚构的故事,“不害于风化,不谬于圣贤,不戾于诗书经史,若此者其可废乎!”此叙在论述通俗演义内容的真赝问题时,提出“理”这个概念,它既指“经书著其理”的儒术,亦指人世事理,并且更强调后者,指出小说虽出于虚构(其事赝),然而其理不赝,此一看法是深刻的。此叙对通俗演义“触性性通,导情情出”的艺术魅力,亦有精彩论述。对于《警世通言》的编辑过程及指导思想,亦有说明。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