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瓯 又作西呕、西越,南方地区古族名,百越族群的一支。 商周至秦汉时期,主要分布在今岭南之地的桂江流域和珠江中游。与其他越人支系杂处。 最早见于西汉人追述秦及汉初史事的著作,如《淮南子·人间训》、《史记·南越列传》、《汉书·两粤传》等,常与“骆”并称。秦始皇派兵平定岭南时,与秦军大战,其君译吁宋被杀。秦在西瓯地曾设桂林郡,以布山(今贵县)为郡治。秦亡,受南越国管辖。 汉武帝平南越,南越政权郡监居翁“谕告瓯骆四十余万人口降”。秦汉大量移民入岭南,“与越杂处”,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部分逐渐与汉人融合,成为岭南汉族的一个组成部分;部分与其他越人支系相融,成为东汉时期的乌浒人。 西汉后期,其名渐消失。今南方地区的壮、侗、水、布依等壮侗语族民族,与其有历史渊源关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