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瓜 【概况】: 异名 寒瓜(《本草经集注》),天生白虎汤(汪颖《食物本草》)。 基源 为葫芦科西瓜属植物西瓜的果瓤。西瓜属全世界约9种,中国栽培仅1种。 原植物 西瓜Citrullus lanatus(Thunb.)Matsum et Nakai(C.vulgaris Schrad.) 历史 西瓜始载于《日用本草》。 《纲目》载:“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则南北皆有。”《中国植物志》提出:“其原种可能来自非洲……金、元时始传入中国。” 形态 一年生蔓性藤本。 茎具明显棱槽。卷须较粗壮,2歧。叶宽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长8~20cm,宽5~15cm,3深裂,中裂片较长,各裂片边缘不规则羽状深裂,两面粗糙。 花单性同株,单生于叶腋;雄花萼筒宽钟形,裂片卵状长椭圆形;雄蕊3,近离生,其中1枚花药1室;雌花子房卵形,柱头3。果实大型,近球形或椭圆形,肉质,多汁,果皮光滑,色泽及条斑各式。种子多数,卵形,黑色、红色或白色,或有斑,两面光滑,长1~1.5cm,宽0.5~0.8cm。 花果期7~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361页.图6135) 生境与分布 中国各地广泛栽培,品种甚多,以新疆、甘肃兰州、山东德州、江苏溧阳等地产品较为有名。 。【化学】:果汁含瓜氨酸(Citrulline)、α-氨基-β-(吡唑基-N)丙酸、丙氨酸、α-氨基丁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苹果酸、乙二醇、甜菜碱(Betaine)、腺嘌呤、果糖、葡萄糖、蔗糖、盐类(主为钾盐)、维生素C、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番茄烃(Lycopene)、六氢番茄烃(Phytofluene)等。 挥发性成分有乙醛、丁醛、异戊醛、己醛[1.2]。瓜瓤(mg/kg),含:总糖28620,可滴定酸932、蛋白质1650.9、氮264.2、鞣质31.3、K 342、Na 26.6、Ca 18.3、Mg 48.6、Fe 0.1、P 37.8、Zn 0.3、Mn 0.1、B 0.2,总提取物约3%[3]。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49,852 [2]中草药学.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1091 [3]中国中药杂志 1989;14(7)∶43 。【药理】:瓜肉中的瓜氨酸及精氨酸能增进大鼠肝中的尿素形成,导致利尿。 参考文献 医学中央杂志(日) 1937;54∶38 【药性】: 性味 甘,寒。 ❶ 《日用本草》:“甘,寒。” 归经 入心、胃、膀胱经。 ❶ 《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足阳明胃经。” 功效 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小便。 主治 暑热烦渴,热盛津伤,小便不利,喉痹,口疮。 ❶ 《日用本草》:“消暑热,解烦渴,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 用法用量 内服:取汁饮。 使用注意 中寒湿盛者忌服。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金银花,治夏季中暑。 ❷ 配芦根、天花粉,治暑热伤津。 ❹ 配生石膏、陈皮,治咳嗽痰多,口干咽燥。 ❺ 配冬瓜皮、茯苓,治肾炎小便不利。 方选和验方 ❶ 西瓜膏(《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咳嗽多痰、痰中带血、口燥咽干、胃热作呕:西瓜2个(不得低干15kg),陈皮60g,生石膏、制半夏、炒苏子、百合、甘草各30g,炒杏仁、阿胶各15g,五味子9g。熬汁去渣过滤,将汁炼至滴毛头纸上,背面不洇为标准,收清膏,每清膏500g兑蜜1500g收膏,每服30g,开水冲服。 ❷ 《民间方》:“治腹水症:西瓜1个,阳春砂仁120g,独头蒜49枚。放砂锅中一起煮熟,1次或分2~3次食用。 ” 单方应用 ❶ 《安徽中草药》:“治中暑,小便不利:西瓜汁适量,冲莲子芯汤服。” ” 每天换数次,一般1~2度烫伤,1周即愈,3度者两周可愈。” 。【医药家论述】: ❶ 李鹏飞《延寿书》:“北人禀厚,食之犹惯;南人禀薄,多食易致霍乱。……防州太守陈逢原,避暑食瓜过多,至秋忽腰腿痛,不能举动。遇商助教疗之,乃愈。 此皆食瓜之患也。” ” 而春夏伏气发瘟热病,觅得隔年收藏者啖之,如汤沃雪。 缘是世医常以治冬时伤寒坏病烦渴,从未见其得愈者,良由不达天时,不明郁发之故尔。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