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乐
又称西凉伎,是龟兹乐舞中输入了秦声后形成的乐舞形式。吕光、沮渠蒙逊在河西走廊一带割据时,将龟兹乐加以变易,因为多有秦声、秦姿,故而名为“秦汉伎”。后魏太武帝并有河西走廊后,又将此乐改为“西凉乐”。后魏末、北周初又称“国伎”。其“歌曲”有“永世乐”;“解曲”有“万世丰”;“舞曲”有“于阗佛曲”等。所用乐器有钟、磬、弹筝、 筝、卧箜篌、竖箜篌、琵琶、五弦、笙、箫、大筚篥、小筚篥、横笛、腰鼓、齐鼓、担鼓、铜钹、贝等19种,乐队由27人组成。隋炀帝以其为“九部乐”之一,唐朝时属“十部乐”,用以宴请外族、外国宾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