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行省制和驿站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行省制和驿站制 中国元代地方建制。 忽必烈建国后,每占领一个地区设一行省,作为元中央政府总理政务的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称“行中书省”。行省即行中书省的简称。 忽必烈灭宋前后陆续设置了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辽阳、甘肃、云南等九个行省。元成宗大德年间又以和林为治所设岭北行省,共计10个行省,各行省的区域也基本稳定。 山东、山西、河北、东北部分地区属于元朝“腹里”地区,由中央中书省直接管辖。行省制的设立使元中央与地方政体结合起来,形成“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的局面。行省制的确立是对秦汉以来郡县制为主的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发展,基本奠定了现今中国行省的规模。元朝的驿站又叫“站赤”,分水陆两种,共计1383处。 驿站是元朝中央和各行省以及各行省之间保持联系、加强国内外交通的重要手段。与驿站相辅而行的还有急递铺,每15里左右设一处,定制昼夜行程400里。行省制和驿站制是元朝中央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空前规模的多民族国家的有效措施。元帝国境内各地、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联系也因之而大大加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