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行不羣以越兮,又衆兆之所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行不羣以越兮,又衆兆之所咍。 【集校】: 洪兴祖:行不羣以 朱熹:行不羣以巅越兮,又衆兆之所咍也。 黄省曾:行不群以 明繙宋本:行不羣以巅越兮,又衆兆之所咍。 朱多煃:行不群以巅越兮,又衆兆之所咍。 汪瑗:行不群以 毛晋:行不羣以 庄允益:行不羣以顚越兮,又衆兆之所咍。 闻一多:《类聚》一九引 顚 姜亮夫:《艺文类聚》一九,引亦作颠,颠与巅字通,巅越连文,则巅爲允;颠本训颠端卽顶一字。 苏雪林:宜作顚。陨也,倒也。《论语》:“顚而不扶。”顚越连文,犹言倾倒。 顶在此无义。 。【集释】:王逸:顚,陨也。 越,坠也。咍,笑也,楚人谓相啁笑曰咍。言己行度不合于俗,身以 言己被放而顚越者,行与衆殊异也。 洪兴祖:咍,呼来切。《説文》云:蚩笑也。 朱熹:行,下孟反。咍,呼来反,叶呼其反。言无罪放逐,本非臣子夙心所期望,但以行不羣而至此,遂爲衆所笑耳。 汪瑗:行,指己之素行而言,而忠在其中矣。不群,言行之高洁,不同于衆,如上言离群背衆亦是。 咍,讪笑之意,犹嗤哂也。此承上五章,言己尽忠如此,本无罪过,初欲待明君之知以蒙赏,而今反遭罚,是岂余本心之所期望于君者哉?特以己之素行高洁,不合于时俗,故致颠越狼狈如此。然彼党人覩予之颠越,不惟不爲怜之,方且享富贵,固宠利,自以爲得志,而窃笑于傍也。上二句言得罪于君,下二句言见笑于衆,亦相承讲。 言己之所以遇罚者,又由谗人之嫉妬也。夫咍之爲啁笑,通称也,岂独楚人哉?然则夫子之哂由也,又岂鲁人谓啁笑爲哂乎?《楚辞》中凡曰楚人谓某爲某者,皆王逸之陋见,不当从之。 他倣此。 黄文焕:吾亦未尝不欲避人之咍笑也。 王夫之: 承上言忠与人异,爲招祸之道。但徒勤无益,祗见笑于小人。 陈本礼:此又追溯前此之遇罚、顚越种种不合,皆由迷于宠门所致。 今虽翻然改悟,窃恐前怨已深,衆雠莫解,虽欲挽回,已不及矣。 王闿运:以不羣之故,被不忠之名,爲有知者所笑。斯乃可伤,故不能无言也。 徐英:自“吾谊先君而后身兮”至此,言其忠而被谤。 文怀沙: 姜亮夫:行不羣,卽上文“疾君亲而无他”之义。 巅越,卽《离骚》之巅殒一声之转也。详彼注,衆兆,见本篇“又衆兆之所雠”注。 (《重订屈原赋校注》) 马茂元:行不羣,行爲不能见容于羣小。 刘永济:咍,非笑也。 (《屈赋音注详解》) 杨胤宗:遇罚,指去左徒位也,似非云放逐也。虚心自省, 圣贤德化,艸偃风从,事君之 吴孟复:行不羣,指“事君不忒”。巅,同颠。 颠越,指“遇罚”。兆衆,同上“衆兆”。 这四句屈原意谓:遇罚倒不在乎,只是行动与国人不一致,被国人所笑。紧承上四句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愤激心情。 蒋天枢:巅,与颠同,自上坠下。越,失脚跌仆。 己所行者衆所不喻,而颠僕则衆所共见,遂爲衆多人所嗤笑。 何剑熏:巅当作颠。越,陨之假字。越、陨,喻母双声,故可通用。 颠陨古语。班固《幽通赋》:“洞参差其纷错兮,斯衆兆之所惑。”班昭《注》:“衆,庶也。兆,人也。”本篇上文“吾谊先君而后身兮,羌衆人之所仇也。专惟君而无他兮,又衆兆之所雠也。”人、兆互用,知兆可用爲人。班昭之説有据。 (《楚辞拾瀋》) 汤炳正:二句言己行爲不合于俗,以致政治上失败,又爲人所笑。(《楚辞今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