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肝
【名称出处】:《医林纂要》 【概况】: 基源 为蟾蜍科蟾蜍属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肝。 原动物 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余项参见“蟾头”条。 【化学】: 蟾蜍肝含胆碱、抗坏血酸、黄嘌呤氧化酶、尿酸酶,酪氨酸、黑素(Melanin)。 参考文献 《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74 【药性】: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痈疮肿毒。 ❶ 《医林纂要》:“治痈疽疔毒,取其(蟾蜍)肝敷之,数易亦愈。” ❷ 《随息居饮食谱》:“凡小儿疮家疫疠,并宜食之,其(蟾蜍)肝尤良。”。【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医林纂要》:“治痈疽疔毒:蟾蜍肝敷疮上,数易。” ❷ 赣州《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治麻疹疹出不透,迟迟不能出齐,发热不退,或疹出即消,发热增高:癞虾蟆肝1~2个,水煎服。1~2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