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蜈蚣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蜈蚣藻 【名称出处】:《中国经济海藻志》 【概况】: 基源 为蜈蚣藻科蜈蚣藻属植物蜈蚣藻全藻体。 原植物 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Wulf.)C.Ag.[G.prolongataJ.Ag.;G.porracea(Mert.)Kutz.;Fucus filicinus Wulf.],又名海赤菜(福建),冬家烂、膏菜(广东)。 形态 藻体紫红色,高7~25cm,粘滑,丛生。固著器小盘状。 主干单一,及顶而明显,亚圆柱形或扁压,宽2~5mm,可达8mm,自两缘规则或不规则地羽状分枝1~3次,互生,或互生和对生交杂。 内部髓丝交织,有时部分或全部中空。(图见《中国经济海藻志》.图版Ⅶ·59) 生境与分布 生长在潮间带的石沼中或泥砂滩碎砂石上。分布于中国南北沿海各地。世界各地温暖水域都有分布。 为世界性的暖温带性海藻。。【化学】: 含有3,4,5-三羟基苄甲醚(3,4,5-Trihydroxy-benzyl methyl ether)、2-甲基硫酰甲基-3,4,5-三羟基苄甲醚(2-Methyl-sulfonyl-methyl-3,4,5-trihydroxy-benzyl-methyl ether)[1],6-瓜氨酸肽(6-Citrulline-peptides)及瓜氨酸酰胺(Citrulline amide)、(R)-3-甲基亚硫丙酰胺(R-3-Methylsulfinyl-propyl amide)[2],脲基氨基酸(Ureido-amino-acids)、Nw-甲氨酰L-瓜氨酸(Nw-Carbamoyl-L-citrulline)、N-甲氨酰-γ-氨基丁酸(N-Carbamoylγ-amino-bufyric acid,Grateloupine)[3]及红藻甙(Floridoside)1.7%,钾、钠、氯离子等[4]。 参考文献 [1] CA 1989;110:92129q [2] CA 1985;102:163685r [3] CA 1984;100:153822c [4] Phytochemistry 1980;19(6):1107 【药性】: 性味 淡,凉。 功效 清热解毒,驱虫。 主治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治肠炎,风热喉炎,蛔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晒干研末,每次6~9g,吞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