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蚕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蚕豆 【名称出处】:《救荒本草》 【概况】: 异名 胡豆(《纲目》),佛豆(《益都方物略记》), 基源 为豆科野豌豆属植物蚕豆的干燥种子。野豌豆属全世界200种;中国约有50种。其中药用的有约17种。 原植物 蚕豆Vicia faba L.,又名南豆(《蒙化府志》),马齿豆(《台湾植物名录》),寒豆、秬豆、罗泛豆(《中国药用植物志》)。 历史 本品始载于《救荒本草》。中国历代本草多有记载。 《纲目》谓:“南土种之,蜀中尤多,八月下种,冬生苗嫩可茹,方茎中空,叶状如匙头,本圆末尖,面绿背白,柔厚,一枝三叶,二月开花如蛾状,紫白色,又如豇豆花,结角连缀如大豆,颇似蚕形,蜀人收其子以备荒歉。”上述记载与当今本品形态相符。 但据文献记载在宋以前称豌豆为胡豆。 据了解本品原产地中海沿岸至非洲北部。系张骞通西域引种故称之为“胡豆”。 形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0.3~1.8m,无毛。 茎中空、四棱形。双数羽状复叶,叶轴先端无卷须,仅为针刺状;小叶2~6,椭圆形至长圆形,长3.5~8cm,宽2.5~4cm,先端微缺或钝,具小突尖,基部宽楔形;托叶半箭头形,有锯齿。花1~4(5),聚集于叶腋,长可达2~3cm;花萼钟状,膜质,萼齿5,披针形;花冠白色,带红色具黑色斑晕及紫色脉纹,旗瓣狭倒卵圆形,先端圆或微凹,翼瓣及龙骨瓣均较短;子房无毛,花柱顶端具髯毛。荚果肥厚,具海绵状种隔膜,长4~10cm,宽约1.5~2cm。种子扁而近方圆形,青绿色,褐色或灰白绿色。花果期2~5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476页.图2682) 生境与分布 原产地中海沿岸至北非。世界各地广为栽培。 中国南北均产,品种达40余种。。【药性】: 性味 叶:苦、微甘,温。 种子:甘,平。花:甘,平。 功效 茎:止血,止泻。 花:凉血,止血。果壳:利尿渗湿。种子:健脾利湿,祛风止血。 主治 茎:各种内出血,水泻,烫火。叶:肺结核咯血,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各种无名肿毒,蛇伤。 花:咳血,衄血,血痢,带下,高血压,中风,口眼歪斜。 果壳:水肿脚气,小便不利,天疱疮,黄水疮。 种子:水肿,脚气,秃疮,膈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茎、叶15~30g;花30g;果壳10~15g;种子适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