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有其表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玄宗常器重苏颋,欲以为相,夜召萧嵩草制既成(草,起草;制,皇帝的命令),其词有云:‘国之瑰宝’。上曰:‘颋,瑰之子,朕不欲斥其父名,卿为刊削之。’嵩惭惧流汗,笔不能下者久之。上以嵩抒思移时,必当精密,不觉前席以观,惟改曰:‘国之珍宝’,他无更易。 嵩既退,上掷其草于地,曰:‘虚有其表耳!’” 萧嵩身体长大,面多鬚髯,堂堂仪表,但内乏文才,实不中用,故明皇说他“虚有其表”。 后因用指人徒有其表,并无才学,与今之所谓“绣花枕头”相类。 郭沫若《羽书集·把精神武装起来》:“假使虚有其表,而陷溺于因循苟且之旧习,目前救亡建国的大任是断难担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