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虎斑游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虎斑游蛇 【概况】: 异名 野鸡脖子(《东北动物药》)。 基源 为游蛇科游蛇属动物虎斑游蛇的全体。游蛇属全世界约90种,中国已知约30种。 原动物 虎斑游蛇Natrix tigrina lateralis(Berthord) 形态 全长可达100mm,雌蛇较长,体型粗壮,头扁平略阔,尾占全长的2/9,吻鳞横阔,露见于头顶,鼻间鳞与前额的长度相近而较狭,前额鳞中线前端平整,后端内凹,额鳞盾形,长等于其与吻鳞的距离,眶上鳞与额鳞等长,前狭而后阔,前后缘的外侧都显露出眶前鳞、眶后鳞的抑角,颅顶鳞最大。鼻孔圆形,侧开,开孔于两枚鼻鳞间。 颊鳞矮小,成不等四角形。眶前鳞2枚,眶后鳞3枚,上唇鳞7枚,第3、4枚入眶,下唇鳞9枚,前5片向后逐渐增大。 正对颅顶鳞间中线的顶背正脊有浅纤劲沟,长15个鳞片,皮下有成对毒腺,是无导管的皮肤腺,有自卫的保护作用,在蛇类中是本科独有的腺体。体鳞19~19~17行,起棱。 腹鳞148~154枚,肛鳞2枚,尾下鳞60~73对。体色美丽,背色暗绿,下唇及项侧白色,从颈起体之两侧有红色或黑色斑点交互排列,达体之中部后红色渐次消失。 生境与分布 栖息于近水多草处,以蟾蜍、蛙等为食。分布较广,中国除新疆、西藏、甘肃、广东、台湾外均有分布。 。【生药】: 采集 春至秋季捕捉,捕后置坛中饿2~4天,然后处死,尽快干燥,研粉备用。除中国西部、广东、台湾外,其它各地均有产。 【药性】: 功效 解毒,止痛,祛风湿。 主治 骨结核,骨质增生症,风湿痹证。近年来试用治胃癌,乳腺癌,食道癌等取得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 内服:2~7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中国动物药》:“治风湿痹痛:虎斑游蛇粉连续服用,每次3g,每日2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