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藁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藁本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藁芨(《山海经》),鬼卿、地新(《本经》),微茎(《别录》),藁板(《山东中药》),西芎(四川、湖北、湖南、江西)。 基源 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藁本以及辽藁本、岩茴香的根和根茎。 原植物 正品藁本的原植物为藁本Ligusticum sinense Oliv..但也有将以下2种作为藁本使用的: ❶ 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Nakai et Kitag.)Nakai et Kitag.❷ 岩茴香Ligusticum tachiroei(Franch.et Sav.)Hiroe et Constance[Seseli tachiroei Franch.et Sav.;Tilingia tachiroei(Franch.et Sav.)Kitag.],又名火藁本(《中药大辞典》),细叶藁本(《秦岭植物志》)。 历史 藁本始载于《本经》,列入中品。 在历代本草中常与芎 《图经本草》云:“叶似白芷香,又似芎 ”所述及绘图与现代所用的藁本相符。 形态 藁本为多年生草本,高达1m。根茎发达,具膨大的结节。 茎直立,圆柱形,中空,具条纹。 基生叶具长柄,柄长可达20cm,叶片轮廓宽三角形,长10~15cm,宽15~18cm,二回三出式羽状全裂,第一回羽片轮廓为长圆状卵形,长6~10cm,宽5~7cm,下部羽片具柄,柄长3~5cm,基部略扩大,小羽片卵形,长约3cm,宽约2cm,边缘齿状浅裂,具小尖头,顶生小羽片先端渐尖至尾状;茎中部叶较大,上部叶简化。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果时直径6~8cm;总苞片6~10,线形,长约6mm;伞辐14~30,长达5cm;小总苞片10,线形,长3~4mm;花白色;萼齿不明显;花瓣倒卵形,先端微凹,具内折小尖头;花柱基隆起,花柱长,向下反曲。 分生果长圆状卵形,背腹扁压,长4mm,宽2~2.5mm,背棱突起,侧棱略扩大呈翅状;背棱槽内油管1~3,侧棱槽内油管3,合生面油管4~6。胚乳腹面平直。花期8~9月,果期10月,在高海拔地区,其花果期延长至10~11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5期.第2分册.253页.图版105∶1~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000~2700m的林下、沟边草丛中。分布于陕西、浙江、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四川。各地常有栽培。 辽藁本与藁本的区别在于:根圆锥形,分叉;根茎较短。总苞片2枚,长约1cm,早落;伞辐8~16,长2~3cm。 分生果棱槽内油管较少,仅1(~2)条,合生面油管2~4。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5卷.第2分册.253页.图版105∶7~8)。生于海拔1250~2500m的林下、草甸及沟边等阴湿处。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 岩茴香的区别点为:根茎粗短;根常分叉。茎较纤细,常呈“之”字形弯曲。叶片轮廓卵形,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长3~15mm,宽0.5~1mm,具1脉。复伞形花序少数,直径2~4cm;总苞片2~4,线状披针形,长0.5~1cm,常早落;伞辐6~10,长1~1.5cm。 分生果棱槽内油管1,合生面油管2。(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5卷.第2分册.241页.图版99∶1~5)生于海拔1200~2500m的河岸湿地、石砾荒原及岩石缝间。 分布于中国吉宁、辽宁、河北、山西、河南。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此外尚有藁本属的另一种和山芎属的1种植物在局部地区作为藁本作用: ❶ 丽江藁本Ligustiicum delavayi Franch.,又名黄藁本(《中药大辞典》),其主要特征为:根细长,长可达10cm,下部分叉。茎自基部簇生,有分枝。叶具长柄,柄长6~25cm;叶片轮廓为长圆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窄线形至刚毛状,长1~5mm,宽0.5mm;总苞片1~4,线状披针形;伞辐10~14,长3~4cm;萼齿显著。(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5卷.第2分册.243页.图版100.1~4)生于海拔2800~3800m的山坡灌丛、草地。 产于云南。 ❷ 鞘山芎Conioselinum vaginatum(Spreng.)Thell.(Ligusticum vaginatum Spreng.),又名新疆藁本(《新疆药用植物志》)。其主要特征为:根多分叉,根茎较粗厚。叶片轮廓为三角形卵形,长16~25cm,宽15~23cm,二至三回3出式羽状全裂;末回裂片长卵形至披针形,长1.5~2cm.宽0.5~0.8cm,边缘羽状深裂。总苞片无,伞辐10~14;小总苞片5~8,线形;萼齿不显。果实背腹扁压,背棱狭翅状,侧棱宽翅状;每棱槽内油管2~3,合生面油管4~6。 花期7月,果期8月。生于山坡草丛或河谷灌丛中。 产于中国新疆西部地区。 原苏联中亚和西西伯利亚有分布,欧洲中部亦有分布。 。【生药】: 栽培 宜温和湿润的气候。 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及腐殖质土为好。用根茎繁殖,在9~10月间结合收获时,将瘦长的根茎割下作种茎。每段作种根茎应有2~3个节。按株行距各约33cm开穴,每穴栽根茎1~2段,覆土3~5cm。出苗或返青后,注意中耕除草,每年需追肥2~3次。冬季可结合田园清洁施堆肥或草木灰,并培土壅根,以利防冻。 采集 春季发苗前或秋季茎叶枯黄后采挖根茎和根,除去泥土,晒干。 藁本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陕西;辽藁本主产于河北、辽宁、山西、内蒙古。 鉴别 性状 藁本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圆柱形,稍扭曲,略有分枝,长3~10cm.直径1~2cm,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有纵皱纹,栓皮易剥脱,上端有一至数个圆孔状茎基,下侧有点状须根残痕。 体轻,质较硬,折断面淡黄色或黄白色,纤维性。 气芳香、味苦辛,微麻。 辽藁本根茎呈不规则圆柱状或团块状,长2~10cm,直径0.5~1.5cm。 表面棕褐色,上端有数个丛生的叶基及突起的节,下端有多数细长而弯曲的根,根茎及根均有点状须根痕。气味同藁本。 以身干、整齐、香气浓郁者为佳。 显微 藁本根茎的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皮层狭,韧皮部宽广,根迹维管束纵横散布,油室多,直径64~100μm,大者可至200μm以上,内含黄色油状物。 形成层环状。木质部被射线分割成20余群,导管多角形,直径14~40μm;木质部束中的木纤维群大多连成一片。髓大,有多数油室。 辽藁本根茎的横切面:与藁本相似,韧皮部有多数油室,直径45~200μm。木质部导管较小,直径10~27μm,木纤维群发达,壁厚,散列,近中心的纤维群有的被3~4列栓化细胞所包围。 髓部中有少数油室。(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575页.图426、627) 藁本粉末灰棕色。 ❶ 分泌道巨大,多碎断。 横断面观分泌细胞扁长圆形,内含黄棕色分泌物;纵断面分泌细胞略呈长圆形,可见条形分泌物。分泌道外侧细胞纵长,含圆簇状结晶。 呈圆簇状或类长圆形,直径2~17μm,有的一个细胞中含数至十数个结晶。 ❸ 木栓细胞常成片,少数单个散在,棕色或红棕色。横断面呈类长方形,外壁薄,侧壁及内壁增厚;表面观呈类多角形或类长方形,单个散在的角隅稍尖,垂周壁厚5~10μm,微弯曲,有的壁薄,细波状弯曲。 有的细胞中含深黄棕色物。 呈梭形,稍弯曲,末端斜尖、钝圆或有分枝,有的中部较膨大,直径9~29μm,长256μm或更长,壁厚4~10μm,纹孔细小,点状、裂缝状、人字状或十字状。另可见网纹、螺纹、具缘纹孔导管和淀粉粒。 (图见徐国钧等《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301页.图144) 理化 取藁本、辽藁本粉末各2g,加乙醚6ml,冷浸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干,残渣用氯仿溶解至100ml,供点样用。以阿魏酸为对照品。吸附剂为1%CMCNa-硅胶G。展开剂用氯仿-苯-甲醇(20∶20∶6),展距17.5cm。取出晾干,至荧光灯下观察荧光,样品液与对照品液在相应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斑点。(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575页.图428)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理】: ❶ 对中枢神经作用 藁本中性油1/10,1/5LD50剂量ig(igLD50为70.17±4.95g(生药)/kg)能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对抗苯丙胺引起的运动兴奋,增强硫喷妥钠的催眠作用,对抗酒石酸锑钾引起的扭体反应,延长热板反应时间,降低致热兔及正常小鼠体温[1]。 ❷ 降压及扩张血管 藁本及辽藁本的水或醇提液2g/kg iv,均使麻醉兔血压下降,水提液2g/kgiv,对带神经离体兔耳无明显作用,对去神经离体兔耳直接灌流,可使血管扩张[2]。 参考文献 [1]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7;7(12):738 [2] 中草药 1981;12(3):17 [3] 中药通报 1987;12(4):240 [4] 中草药 1989;20(6):262 [5]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58;6(3):210。 【药性】: 性味 辛,温。 ❶ 《药性论》:“微温。” 归经 入膀胱经。 ❶ 《珍珠囊》:“足太阳膀胱、手太阳小肠经。” 功效 散风,祛寒,镇痛,胜湿。 主治 风寒头痛,巅顶痛,寒湿腹痛,泄泻,疝瘕,疥癣。 ❶ 《本经》:“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涂。 使用注意 血虚头痛忌服。 ❶ 《本草经集注》:“恶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藁本汤(《活法机要》)治大实心痛:藁本15g,苍术30g。 为粗末,水煎服。 ❸ 藁本散(《太平圣惠方》)治妇人血风流注,腰脚疼痛不可忍:藁本45g,龟板、穿山甲、虎胫骨各60g,天麻、狗脊、血竭、没药、蝉衣、桂心、骨碎补各30g,麝香15g。 研为散,每服6g,生姜黑豆淋酒调下。 ❺ 《广济方》:“治寒邪郁于足太阳经,头痛及巅顶痛:藁本、川芎、细辛、葱头。煎服。 ” ” 单方应用 ❶ 《保幼大全》:“治小儿疥癣:藁本煎汤浴之,并以浣衣。” ” 【医药家论述】: ❶ 陶弘景:“藁本,俗中皆用芎 ” 大抵辛温升散,祛风寒湿气于巨阳之经为专功,若利下焦寒湿之证,必兼下行之药为善。” ” 而阴虚内热、肝络结滞之疝瘕急痛,非其治也。《别录》谓辟雾露润泽者,温升助阳,能胜寒湿,此即仲景所谓清邪中上之病,亦即《经》言阳中雾露之气也。又谓疗风邪亸曳,则风寒袭络,而经掣不仁,步履无力之症,庶几近之。 亦有阴虚无力,痿躄不用,而肢体亸曳者,则更非风药所可妄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