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薛福成税收思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薛福成税收思想 薛福成(公元1838-1894年)字叔耘,江苏无锡人。 近代学者,曾任清廷驻外使节。薛福成提倡“浚其生财之源”,他说:“中国每十方里居四十八人,是欧洲人满实倍于中国矣。……为其能资生之源也,……虽人满何尝不为富也。 ”(《庸庵海外文编·西洋诸国导民生财说》)因而,主张发展工商。 对厘金,强调“厘金悉取诸商,……且所抽之厘仍加诸所收之货之价,则于商无所损,而其利实取之众人,所以积少成多而无大怨”(《筹洋刍议·利权一》)。认为厘金转嫁在消费者身上,对通商并无多大影响。 并把海关每年所抽的二千多万两厘税,说成是未被洋商带走的货款(《庸庵海外文编·海关出入货价叙略》)。对厘金的征课主张“各厘卡量加裁并,论其大势,宜密于近海而疏于内地,用新定税额,一征之后,任其所之,不复重征”(《筹洋刍议·权利四》)。薛福成认为,国家的财政收支是“其入焉者无不旋出焉者也,其出焉者无不旋入焉者也”(《庸庵海外文编·西洋诸国导民生财说》)。即国家赋税的征课与财政的支出是紧密联系的,由此反对单纯的赋税征敛,并把历史上倍受称颂的“隋文帝之积谷于仓”,斥为聚敛致乱。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